近日,一则13岁学生被三名同班同学残忍杀害,并埋尸于蔬菜大棚的新闻霸屏网络,这起案件的手段之残忍、性质之恶劣,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令无数国人愤慨不已。

其中有一个细节,被害男生曾表示过不愿意上学,但家人认为也能是孩子不爱学习,没有往校园欺凌这方面想过,然而开学不久后就出了这个事。
如果孩子不是留守儿童,如果家长能够耐心追问孩子不愿意上学的原因,如果孩子能够给家长诉说遭欺凌的事实,也许悲剧就不会发生了。
世界上没有后悔药,也没那么多如果,事情既已发生,我们只能深感遗憾和痛心。但与此同时广大父母也应深刻反思,到底该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受到了校园欺凌?
一、什么是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指受害者被一个或多个学生故意、反复、持续地作出负面行为,对受害者造成身体上及心理上的伤害或不适应。是中小学生之间经常发生的特殊攻击行为,可分为关系欺凌、言语欺凌、身体欺凌、网络欺凌等形式。

二、校园欺凌现状
2019-2020年,华中师范大学教育治理现代化课题组做过一个关于校园欺凌现状的实地调研,调研数据显示,校园欺凌的发生率为32.4%。这也就意味着,每三个孩子就有一个遭受过或正在遭受校园欺凌。
三、如何判别孩子是否遭受校园欺凌?
我们主要可以从孩子行为习惯、情绪、身体状况、学习成绩等方面来发现端倪。
(1)行为、习惯突然改变
- 孩子突然不想上学
如果孩子通过装病、撒谎等方式不愿上学,家长应引起高度重视。家长不要总觉得是孩子不爱学习,更不要打骂孩子,应该耐心引导、细致询问,查找孩子不愿上学的真实原因。

- 突然要很多零花钱
孩子突然要很多零花钱,甚至是出现了偷拿钱的情况。有两种可能,一是孩子早恋,二是在学校被人收了“保护费”。此时,家长要仔细问清原因。在学校有可能被他人抢了零花钱,所以会向父母多要钱,家长应仔细问清原因。

- 饮食或如厕习惯突然改变
孩子遭受校园欺凌后,情绪处于长期压抑状态,可能会导致饮食习惯突然改变,出现食欲不振或暴饮暴食情况。
学校厕所是校园欺凌高发地,如果孩子突然出现一定要回家才上厕所,那可能提示他在学校厕所受到欺凌的可能。家长也应该引起重视。

(2)情绪性格突然改变
- 孩子突然变得情绪低落、沉默寡言,或者变得暴躁易怒
- 提到学校后情绪激动或不愿提学校的事
由于孩子心智还不成熟,很难清晰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大多数孩子又从不向家人或朋友诉说自己被欺负的事,一是担心被报复,二是感到羞耻说不出口。
此时,作为家长就要注意孩子情绪和性格上的变化。注意安慰和引导孩子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

(3)身体异常情况
- 孩子身上出现难以解释的擦伤和淤青
孩子在学校玩耍时难免会受伤,但是如果近期经常出现,或者是在胳膊、大腿、背部等出现了擦伤和淤青,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因为这些部位受伤,很可能是人为因素导致的
- 孩子晚上突然失眠或做噩梦
孩子突然失眠或者做噩梦,有可能是因为受到校园欺凌后,精神上出现了应激反应。

(4)学习上出现异常
- 成绩突然下滑
受到欺凌的孩子,往往会出现焦虑、恐惧情绪,导致无心学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因此当孩子学习成绩突然下滑时,家长除了考虑孩子早恋、玩游戏、学习态度不好,还应该想到有受到校园欺凌的可能。

- 近期常发生文具、书包、衣服等物品丢失或损坏
孩子经常出现物品丢失或损坏,特别是当家长询问时,孩子不想谈论或遮遮掩掩时,那就高度提示孩子在校园受到了欺凌。

为了让孩子在遭受欺凌时愿意给父母讲,家长就是注意日常亲子关系,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经常问一问孩子在学校发生趣事,让孩子养成愿意分享学校生活的习惯。
校园欺凌难以避免,早期发现、早日干预就显得尤为重要。家长此时要作为孩子最坚强的后盾,多给予孩子支持和鼓励。
如果情况比较严重,家长除了要想办法保护孩子以外,还要及时和学校、对方家长、甚至是公安联系,力求通过多方合力来解决孩子校园欺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