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个回答

比起霸凌者,你如何看待「冷眼旁观者」的心理?

哈哈李婧
60个点赞 👍

很多年前,我思考过这个问题,那个时候我很年青,血气方刚,看问题很简单。当时社会上出现一些以强欺弱的恶性事故,我认为旁观者很懦弱,很自私。看了很多鲁迅先生的文章,就更觉得他人麻木冷漠,我那个时候的观点是“毒蘑菇之所以鲜艳是有腐朽的土壤”。



现在我的观点有一些变化,我认为将霸凌这种恶性事件责任引导向旁观者是不合适的,事实上,旁观者从来不曾缺席,今日,大众呼吁关注和愤怒不仅是怜悯可怜的孩子,更是对公平、公正、安全的自我负责式表达。



身处其境者,功能难以体现。面对霸凌,将责任归咎到旁观者是不合适的。被霸凌者尚无反抗之勇气,旁观者更甚。



很多霸凌者是深通“人性弱点的”,他们有极为出色的“神入能力”,能察觉关系中的微弱变化。著名心理学家科胡特在描述神入能力时说,这种能力无分好坏,善者利用其做好事,恶者利用其做坏事。纳粹在航空炸弹上装上哨子轰炸伦敦,就是利用了神入能力制造大众恐慌。

结果就是很多旁观者处于自我保护,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躲避霸凌者。另外很多霸凌者由于长期得不到惩治,越来越嚣张跋扈,会给旁观者一个想法:举报是无效的,可能引来报复。

不少霸凌者会试图将自己“通过撒谎或夸大跟班主任、校方领导、社会闲散恶势力”扯上一点关系,以此做为作恶的“心理支撑”,这也让旁观者难分真假。



霸凌者常有“蚕食动作”,他们不会一下将人逼到绝境爆发,而是逐渐打击其自尊,不断突破底线。这让顾虑者更顾虑自己的利益得失。也就导致了最终恶性霸凌的开始。恶从微弱起,面对他人的挑衅,很多学生被教育的是“宽容精神”,但宽容的对象和情景是复杂的,很多孩子不具备区分的能力,这是让恶进一步发酵的原因。

自强而有力量,才是少年教育之根本。打的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人性之恶念常因代价而终止,不会因宽容而自省。能自省者多为上上之人。



指望他人就“应该怎么做、旁观者就应该是见义勇为的义士”这种想法常常不现实。事实上,旁观者群体需要好的教育,需要获得实用的方法。我认为每个学校都应该开设反霸凌教育,这属于安全教育的重要一节。要教育孩子们如何保存证据、遇到突发事件如何处理是对的、孩子们有哪些资源可以运用。这对于缺少父母支持的留守地区孩子极为重要。



很多孩子不能保护自己,是处于对家庭的顾虑和担心。他们担心自己反抗了会对家人和自己造成更多损失,他们顾虑太多,让自己失去了自保之力。这种顾虑也会同样加诸于其他孩子身上,霸凌者不仅仅对直接受害者造成创伤,更对旁观者造成巨大精神和价值观打击。这是心理中的替代性创伤。

有时候被打的孩子承受肉体之痛,观看被打的人则承受人格之痛,他们会变得胆怯、思虑过多,价值观扭曲。霸凌的伤害绝非一人,这种行为严重破坏关系和秩序平衡。



社会心理学研究会发现,旁观者人数多时,会分散自我责任压力,出手相助的可能性更小。



2024.3.20 随笔、关于霸凌的一点思考

发布于 2024-03-20 10:11・IP 属地北京
田凯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