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看这个孩子,他的性格里有没有「自我」这种东西。
或者说,「自我」在他们的认知里程度有多深。
霸凌的本质,是赤裸裸的生物博弈,血腥而且暴力!
我出生在一个偏远山区,幼年时期以及读书时期都浸泡在存在霸凌的环境中。看多了也总结多了,才懂得霸凌背后的根本。
在那个霸凌的环境里,势弱的人会被强势欺压。人多欺负人少,性格强势欺负弱势……
弱者会被取难听的花名,比如流鼻涕的“鼻涕虫”,长相寒碜的被称为性器官等。正常走路路过也可能会被霸凌者踢一脚、按下头。有事没事从他们身上拿点钱。
越反抗,越令霸凌者兴奋。
读书年代,校外一堆拿着棍子的混混。两个混混约架,周末的校园外就围满了摩托车,面包车。
强势者称霸,弱势者被霸凌。反抗者宿命最惨,被打被吓被欺,不把自己献祭出来,逢人不把自己尊严拿出来,等着继续被欺压吧!
被「霸凌」者的创伤,不在于被霸凌。而在于对「自我」的否认,对霸凌的恐惧。
那些不会被霸凌的人,通常“普通”到尘埃里。穿着打扮、性格,都让人感觉像个“傻子”。因为他们只有装成这样,才能不被霸凌者当成“猎物” ——没有霸凌价值。
他们愿意给霸凌者洗衣服,愿意拿出生活费供养霸凌者,愿意任由霸凌者口头侮辱和轻微的暴力示威。
只要安全,他们就“无所谓”了。
这种人,通常是被霸凌群体中,最安全的!他们无所谓自己的自我和尊严,一切看淡。
而那些「自我」强烈的,就没那么幸运了。因为喜欢反抗,喜欢打报告,因为看着“不好驯服”,被霸凌者看着心痒痒,时不时霸凌,有时候甚至还想试探一下「折磨」的上限。霸凌者认为,这样才好玩!
那些自我强烈,品德素质优良,愿意努力学习的好学生、好孩子,在暴力环境下,并没有真正“和平”空间。
他们通常有个懦弱的父母,他们的个性和自我发展被压制,没有父母的撑腰,以未成年人的经验独自在一个暴力环境下生存和摸索。
他们更没有老师和学校的庇护。因为,在落后地区的老师,自己也只是个“上班的”。他们自己也没有庇护,没有足够的金钱保障,没有足够的尊严和荣誉使命。
他们无法为了青少年的安全,真正地建立起「保护未成年」的防线。
老师的不够强硬,家长的不够强硬,给了那些不管不顾家长、甚至喜欢霸凌的家长的孩子机会。他们知道「社会管制」的上限,十分了解霸凌的空间,才愈加放肆,不断试探霸凌空间,最终不可避免,行动过激。
你要说被霸凌过的孩子会受到哪些心灵创伤?
莫过于:
他们不再相信自己。不再相信和平与平等,不相信梦想和人格独立。他们活得战战兢兢,觉得这个世界都是风险,能活得像个正常人,已经很了不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