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picx.zhimg.com/v2-c8debd62787ec671945c8c97b900fb58_r.jpg?source=2c26e567)
最容易产生“自体破碎感”。
关系中突发的情绪极度不稳定、对他人的怀疑和担心、不信任自己、失去自己的立场都是自体破碎感的表现。除此以外,还可能会对“施暴者”理想化,成为其附庸。霸凌的伤害是极大的,它会破坏一个人的基本人际信任感。
有的孩子遭遇霸凌后,会用一生去寻求“正义感”,他们试图努力找回“曾经失去的尊严”。一个男孩十岁的时候被三个坏孩子堵在厕所里,他被打倒,脸被踩在泥水里。他努力申诉,结果没有得到父母的支持,父亲告诉他“你要是没惹事人家不会打你”。
他极度失望,此后他追求武术,不断打架,最终打伤数人,17岁有一次打架中他打断了两人的腿和胳膊。这是一个代偿性自救的情况。
施暴者的恶意是无法被原谅的,他们的敌意和恶毒会成为孩子一生仇恨的来源。有的孩子遭遇霸凌后,会一直试图报复对方。这种仇恨会泛化到其他方面,会敌视规则或者权威,会对“不公正”尤其敏感。对于常人可以理解的不公平现象,他们难以接受并可能付诸行动。
绝大部分被霸凌的孩子长大后,都会对曾经的霸凌者极其仇恨。这种仇恨是维系自体感的力量,有人说“真希望去对方家里将其挫骨扬灰”、或者“已经调查了对方的家人准备有机会就灭其满门”,这种仇恨多处于想法层面,但足见其愤恨之深。
真正的霸凌者,常以攻击其他孩子为乐,他们试图通过做坏事建立自己在群体中的存在感和优越感,品行是极端恶劣的。不少处于“品性障碍”、“对立违抗障碍”甚至是“反社会人格”状态中,他们大多也很难通过批评教育改变。缺乏同理心、残忍、精神兴奋。
有力量的孩子会通过各种方式保护自己,他们的反抗会被施暴者认为是“不好惹”的,但有时,施暴者也会试图“征服一些钉子”来确认自己的地位。他们的心思常常放在勾结一些游手好闲的人,并以各种恶行彰显自己的力量。这对其他学生产生心理威慑,并让其他孩子觉得“对方很不好惹”,多忍气吞声。
他们经常“团伙作案”,在校门口索要钱财、堵住其他学生回家之路、打群架、欺凌女同学,他们是校园的“黑恶势力”,是笼罩在其他学生心上的阴云。这对其他孩子的成长影响极为恶劣,被欺凌的孩子会认为社会是黑暗的,是没有规则和秩序的,学校的秩序和保护形同虚设。
霸凌,绝对是零容忍的,遗憾的是,目前很多施虐者复杂的家庭关系和背景让很多学校老师置若罔闻,睁一眼闭一眼,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是很多班主任的常见做法。班主任得不到学校的有力支持,得不到社会治安系统的支持,也常常力不从心。
治理霸凌,该是被提上社会管理议题。严打和重治,才可能去除顽疾,这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重视,法治教育、犯罪预防教育等也应早走进校门,这些方面的专业人士也应该被学校请来授课。
多教点实用的知识,对孩子有百利。
2024.3.19 随笔、霸凌是孩子一生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