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人中龙凤是需要一点天赋的,与是否施加学习压力关系并不太大。
对于普通孩子,既拥有快乐童年又迈向不错的前途,是完全可以的。
进入小学,并不是让孩子疯玩,孩子的内心就能获得满足和快乐。在集体中获得什么样的成绩,一定影响着孩子的心理感受。
所以,孩子在小学阶段,父母对他最大的支持,便是让孩子拥有正面的学习感受。尤其是对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孩子。
对于成绩好的孩子,成绩本身就会给孩子带来正面的学习感受,更容易建立自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对于成绩不太好的孩子,父母一定要避免暂时性的成绩阴影扩散到孩子的心理层面,父母帮他控制住这种“损害”,帮他保持身心健康,不抵触学习,未来就有逆袭的机会。
如何帮助孩子体验正面的学习感受呢?
一、父母要淡定一些,不要总是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
孩子成绩稍微落后,就着急忙慌地逼孩子全身心地扑在学习上。孩子稍有拖延、不满,父母就唠叨、批评、斥责。
这样逼迫孩子学习,孩子的感受会很差,不管是潜意识想要反抗父母,还是因为不被接纳而郁闷,反正越逼孩子越不想学,孩子越不想学父母越焦躁……一不小心就会陷入恶性循环,甚至导致亲子关系破裂。
最麻烦的是孩子的自信心在父母的不满和斥责中被摧毁,孩子觉得自己就不是学习的料,算了,自己放弃了。
那孩子的未来就岌岌可危了。

二、起跑阶段,不要让孩子透支体力
孩子未来要想走的更远,其实是一定要有一个快乐童年的!
学习是一场马拉松,起跑阶段就照着百米冲刺的劲头来拼,半路一定会累瘫。
小学阶段,一定要给孩子充足的娱乐时间,这样,在进入学习科目的数量和难度大幅增加的初中、高中,孩子才可以挖掘更多的学习时间,心态更从容。

三、给足孩子最基础的需要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有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等级构成。
希望孩子成为人中龙凤,大概属于“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孩子是否走到这一层次,靠父母的逼迫、硬捧,其实没有什么用。
父母能做的,是满足孩子的基础需要,在此基础上,孩子会自然而然产生更高层级的需求。
生理需要应该不是问题,但是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我们是否可以做到位呢?
因为孩子做作业慢一些、错了几道、不够工整,忍不住吼孩子,嘲讽孩子,甚至打骂孩子,孩子对学习的感受就是被打压、不安全、没人爱、不快乐。
不被尊重,没有在学习中获得成就,孩子很难懂得自尊自重,不自重就会破罐子破摔,自由散漫。
让孩子拥有快乐的童年,树立高远的理想,父母往往要在学习之外下功夫。
努力满足孩子前面四层的需要,为他的自我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