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该怎么说呢。
小米这一波操作背后的思路,仅仅只是防守。小米选择了守住自己的核心基本盘,也就是米粉。
代价是放弃了14系列好不容易吸引来的800美元以上客户群体。
一份没有CMA和CNAS盖章的报告,说穿了只有米粉才会信。
因为只有他们,要么在校园里,要么从事的岗位处于社会底层,没机会接触这类报告,对这种报告的模式和资质没有正确认知。
而那些真的能掏7000块钱去消费14u的路人客户呢?你指望这玩意能给他们一个交代?
除非他们所处的行业,与工业实体完全不相关,否则他们在工作中接触到这类检测报告的概率是很大的,他们可太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了。
我以前是在汽车产业链里工作,后来跳槽到航天,中国兵器国检集团这些检测机构不论以前还是现在都是经常打交道的,这类报告我看过没有一千也有八百了。它封面应该有几个章,每页应该表达哪一部分内容,大致是摸的清的。
包括你小米不敢放第五页的内容是什么意思,熟悉这类报告的人都门儿清。
而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工程师罢了。
所以我真的觉得小米的策略很蠢。
要是问题的一开始,直接雷总出来承认错误,甩个锅给手下,就说自己也不知情,被手底下人忽悠了,象征性的出个处罚方案。
然后售后发力,每个用户免费换真陶瓷后盖,换到满意为止,不想换的也可以直接退货,不退货的补偿一个蓝牙耳机,不用太贵的,意思到了就行。
现在的舆论就翻盘了好吗?
最关键的是,这样才能真正争取到高净值用户的认可,把他们留存下来。
他们没时间去看那么多参数,他们更不会纠结什么陶瓷什么玻璃,但他们很在乎一个品牌的售后和对待消费者的态度。
可是小米,你现在在干什么?啊?
为了保住米粉和舆论,死不承认就算了,出这种傻()报告把高净值用户当傻子耍?
尤其是你的米粉基本盘里,大部分都是理工男吧。
是,这帮人今天还没出校园,是不知道你的这些小把戏,甚至可以帮你骂都是海军的错。
但人家赶明儿就业了,工程师干了几年之后,这类报告还能看的少了?
他还能不明白过来你当初是怎么忽悠他的?他还会当米粉支持你吗?
2015年,小米曾经拿下过国内市场份额第一啊,你小米曾经是国内手机市场的领头羊啊,那时候华为中兴都只能卖合约机,步步高根本不是对手,你小米就是高端市场的玩家之一啊,是苹果三星以外的最优解啊。
那么多人都曾经实打实的买过小米的手机,曾经实打实的用过小米的手机,曾经实打实的体验过小米的手机,为什么他们后来都不买了?为什么今天小米的国内份额3%都迈不过去?
每一个米黑曾经都是米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