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就是个很尴尬的局面
中国经济里投资占比很大,甚至过去15年几乎都是投资拉动经济,但是投资拉动的结果就是挤出消费。实际上你可以看到,很多人说购买力平价来计算,中国GDP远超美国,这是因为国外人工贵,但是中国人工为什么便宜,不就是因为房价挤出人工么,在中国一线城市,其实只要有房,实际上一个月只赚5000,就可以实现国外那种吃穿自由,一年买个奢侈品,一年出国旅游2次的日子,有娃的话,可能需要1W,当然,你娃什么都要顶级的,那无底洞了。
但是反过来说,因为投资占比太大了,实际上要转型的话,看美国和日本历史,都是让投资自然回落,实现一次经济危机,然后资本从投资撤出,转向其他更高回报率的领域,然后花10-20年才转型成功。
可是咱又不能接受经济危机,更不能接受10-20年的经济停滞,于是在居民投资下行周期(房地产投资下行),政府开始加大财政支出,进一步扩大政府投资,来稳定投资下行速度,但是副作用就是进一步挤出居民部门……失业率上升,居民收入进一步减少,实权部门更容易获得廉价资本去做无效投资。
于是互联网就出现了巨割裂,巨魔幻的一面:一边自豪中国的基建,一边震惊中国的房价,一边相信中国经济会长期增长,一边骂专家看多房价;一边天天说鼓励消费,刺激消费,促进内循环产业升级,一边拼命发债给地方政府搞基建;一边自豪中国物价便宜,似乎看物价不用考虑房价,一边转头就开始骂房价,似乎看房价不用看物价;一边强调严肃财政纪律,一边强调逆周期调控,加大财政支出;一边强调精编减员,一边强调加强基层管理,提高基层公务员待遇……
所以实际上就是我买了一张机票,明天10点既要飞澳大利亚,还要飞俄罗斯,请问我怎么实现?如果不会回答,说明你某些理论看少了
编辑于 2024-03-11 12:20・IP 属地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