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率是城镇化率,居民购买力和城镇化率之间没有关系。
就算把农村人全都搬到城里了,但农村居民的购买力没有提升的话,一样是买不起房。
我觉得这个一定要说清楚。
其实很多人误解了【需求】的真实含义。
在经济学上,需要满足两个条件,才能称之为【需求】。
第一,我是真的想要买这个商品。
第二,我恰好能买得起这个商品。
以上两个条件缺一不可,才能构成【需求】。
否则,只要我想要买,就能成为需求的话,那人的欲望是无限的,需求岂不是也变成无限的了。
所以,你问农民想不想进城买房?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可能回答说:想。
但你要是问,农民进城买得起房么?我想大家心里应该有答案了吧。大部分农民进城是买不起房的。
如果买不起房,就不能称之为【住房刚性需求】,城镇化率和居民购买力之间没有那么强的正相关关系。
解决需求问题,最行之有效的方式,就是满足构成需求的两个条件。
购买欲望人生来就有,无需满足;那么只要满足另一个条件就好了,那就是让人买得起。
怎么能让人买得起,才是解决需求的关键,无论是购房需求还是消费需求,落脚点都在这儿。
再说白一点,就是如何想方设法增加居民财富?
居民财富的来源一般有两个主要途径:劳动报酬和财产性收入。
劳动报酬对应的是就业和薪资;财产性收入对应的是金融市场的发达。
创造就业,提升收入,创造能够让投资者普遍获益的金融市场环境,就是激发居民消费需求和购房需求的不二选择。
不过,以上两点不可避免的涉及到wealth redistribution,涉及到vested interests的让利。
放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最难啃的骨头,其实路就在脚下,看有没有敢为人先的魄力。
此外,该政协委员以【去年二手房交易活跃】来佐证【刚性需求和改善型需求】不小。
但有没有一种可能,去年二手房交易活跃是因为,过去十年的投机客见状不妙,纷纷抛售,导致挂牌量激增呢?
挂牌量激增之下,总有优质房源被释放出来,被下家接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