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专业的人提出来的建议就是不一样,不仅实用而且很有前瞻性。
本来报废血液直接就处理丢弃了,如果可以废物利用,就能变废为宝,减少对欧美相关产品依赖的同时,还能推动我国血液科研产品的自主发展,这是一箭双雕的好事。
导致血液报废的原因很多,包括传染性疾病标志物、乳糜血、溶血、包装破损等等。
1. 传染性疾病标志物
这是导致血液报废的最主要原因。根据陕西省渭南市中心血站对分析2017-2021期间22万例无偿献血人群血液检测结果分析[1],血清学检测不合格率为1.31%,不同年份间核酸检测不合格率为0.72‰。

其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总不合格率分别为0.33%、0.43%、0.13%、0.16% 和 0.25%。
2. 乳糜血
乳糜血也叫脂肪血,是指混悬着游离油脂或蛋白质颗粒的血液。患有高血脂症者或者献血者在献血前摄入了高脂肪食物,可能会导致血液中出现脂肪血现象,这样的血液也不能用于临床使用。
根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心血站对2018 年 1 月—2022 年 7 月无偿献血者的数据分析[2],乳糜血出现的年龄主要集中在 36 ~ 45 岁,该年龄段生活稳定,有高脂、高热量的饮食习惯,乳糜血比例显著增加。其中男性乳糜血的发生率0.93%,远高于女性0.24%。

3. 溶血
溶血是指各种因素导致红细胞遭到破坏,血红蛋白溢出,导致红细胞自身寿命缩短的过程。
何智纯等人在2012年6月~2021年6月质控抽检400袋规格1单位的悬浮红细胞,于第35天无菌取样检测储存期末溶血率,结果发现储存期末溶血率均数为0.20%,其中男性组高于女性组,18~30岁组溶血率分别低于31~40岁组与≥41岁组[3]。

另外,陈敏洁等人发现[4]A,B型献血者相对于O型献血者更易产生溶血性血浆,集体采血比街头献血屋更容易产生溶血性血浆。
4. 包装破损
包装不当可能引发标本溶血甚或标本管的破损。
根据吉林敦化市献血中心对2019年12月21日-2021年12月20日)出现不合格的血液标本(98 例)分析,因标本的包装运输与交接导致血液标本不合格的有11 例,占比11.22%[5]。
报废的血液再次利用确实是个好想法,不过想要实现目前还有很多路要走:
- 安全性:报废血液可能含有传染性病原体或其他不适宜临床使用的组分(提议中也提到了非检验阳性报废血)。要确保这些血液用于IVD产品的制备不会引发安全问题,必须经过严格的处理和验证过程。
- 法规与监管:目前,按照现行法规,不合格的血液是不允许用于其他医疗用途的。如果要改变这一规定,需要对《献血法》进行修改,并建立相应的监管机制来确保新规定的实施不会影响人体健康。
- 技术可行性:从技术角度来看,如果能够确保报废血液中的有害成分得到妥善处理,那么这些血液理论上可以用于IVD产品的制备。这需要相关技术支持,包括病原体灭活、成分提纯等。
- 社会接受度:社会公众对于使用不合格血液制备IVD产品的接受程度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需要通过科普教育和政策解读来提高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其实相比报废血液再次利用成本降低,减少对欧美相关产品依赖,避免相关行业受到灭顶之灾才是重中之重。
就在2月28日美国总统拜登正式签署了《关于防止关注国家获取美国公民大量敏感个人数据和美国政府相关数据的行政命令》(Executive Order on Preventing Access to Americans’Bulk Sensitive Personal Data and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Related Data by Countries of Concern)。

在法令中,拜登称“某些国家持续获取美国人的敏感个人数据和美国政府相关数据,这对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构成了不寻常和重大的威胁,其中,全部或大部分来源美国境外。”
而在该法令颁布后,包括中国、俄罗斯、伊朗等国家以及该国的科研人员,在访问和利用美国公民与政府的“敏感数据”时将会受到限制。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拜登列举的“敏感数据”案例中,生物技术领域堪称“重灾区”。

对于中国科研人员来说,最直接的影响体现在数据库访问上。美国由于生物技术发展历史悠久,因此在论文检索、基因等方面数据库储备较为充足。

再比如“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TCGA是由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和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2005年共同发起的癌症基因组计划,目前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癌症基因数据库之一。

现如今,“行政命令”发布后,这些数据还能让中国科研人员自由访问吗?如果不让使用了,国内的生物医药行业可能要受到灭顶之灾。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全国人大代表常巨平的提议除了实用外而且很有前瞻性。
参考
- ^张艳阳,严胜利,张麦利,等.血站实验室血液检测不合格情况及分布特征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3.
- ^翟春燕.乳糜血产生原因分析及其对血液产品质量的影响[J].中国输血杂志, 2023, 36(7):634-636.
- ^何智纯,徐蓓,邱颖婕,et al.献血者性别和年龄因素对悬浮红细胞储存期末溶血率的影响[J].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2, 24(6):763-766.DOI:10.3969/j.issn.1671-2587.2022.06.016.
- ^陈敏洁,史超怡,吴松彦,等.献血者血液发生溶血性血浆的原因分析[J].常州实用医学, 2023, 39(2):85-89.
- ^严花实,王桂梅,刘晓冬,等.血液检验标本出现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