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底以来,多地会议及文件中提及谋划项目以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
“超长期”意味着债券发行期限大于10年;“特别国债”则指用于特殊用途、支持特定项目而发行的国债;
“超长期特别国债”或指财政部基于市场和经济情况运行择机发行,为特殊目的及用途而发行、不计入赤字的国债。
简而言之,应该是今年财政收入较为紧张,地方债有些搞不定了,因此打算用长期低利率债券来置换原来的地方高利率债券,以时间换空间。
房地产销售开年就暴跌60%,出口持续低迷,消费CPI为负,三驾马车全部动力不足,GDP5%的动能看来得全靠政府投资消费拉动,而想达到,仅靠3%的赤字率要达到,应该是有难度的,后期应该还有加码。
另外,基本上各个方面都产能过剩了,再投资,需求在哪里呢?投资方面的比重应该降一降,其他支出比如科技创新、社会福利、就业支持等要提升,增加社会民生方面的支出,是方向。
特别国债的发行,通常是在国家面临重大挑战或需要实施重大战略时,为了增加财政支出的空间、扩大有效投资、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民生福祉而采取的一种应急措施。
与普通国债不同,特别国债的资金并不用于弥补财政预算赤字,而是用于特定的目的,如补充国有银行资本、购汇等。特别国债的发行次数相对较少,且时间不固定。
历史上发行过5次特别国债,特别国债的发行可以为股市提供刺激,具有赚钱效应,算是一个利好消息。
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这还可以视为是变相的发行基础货币。
短期不用考虑偿还的问题,而且,这次特别国债是为系统解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进程中一些重大项目建设的资金问题,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
这等于是发行了基础货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这在目前情况下是非常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好事情。
中国当前的核心问题是基础货币不足,直接发钞又有各种障碍,那么,用超长期的特别国债,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当然,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还是有点少。
最后,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对普通人意味着什么?有什么影响?对房地产又有什么影响?
债务终归要靠放水来稀释,未来的房产上涨,很大程度是因为通胀原因被动上涨,对大部分普通人来讲,大家还是得提前防守一波小通胀,优质房产依然是抵御通胀比较好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