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年度GDP预测,俺比较喜欢用野村陆挺的首次预测做参照系。
陆挺对去年的GDP增速首次预测是4.5%,比当时各大机构都要低,他的理由有四:
一是国内房地产是周期性和结构性叠加造成的低谷,根本没救只能能市场自愈。
二是消费反弹不宜乐观,疫情期间大量中低收入人群储蓄消耗很大,疫情后首要的是补充储蓄而非补偿消费。而且汽车消费2022年下半年在政策支持下,已经造成需求提前,2023年下半年会受到影响。
三是其他各国放开后都有疫情反弹,进而影响经济。
四是出口肯定下跌,全球日子都不好过出口自然也好不了。
现在复盘看,问题1和4都是完全正确的;问题2对了一半,汽车消费比他预想的好一些;问题3错了但那属于天助神佑。于是比实际结果低了一些。
陆挺对今年GDP的首次预测更低,只有4%,依然算是各大机构里最低的,主要理由还是4条:
一是消费在去年高基数上再增长难度大,尤其是股市房市低迷,让那些投资的中产们损失严重,更没钱消费了。
二是房地产依然没救。
三是出口依旧指望不上,野村认为美国、欧盟和日本今年的经济情况比去年还要差,这会带动国际需求进一步下跌。
四是电动车等新三样已经出现产能过剩,2023年新三样的投资和销售占到中国GDP的2.6%,今年相关投资和生产可能还会减少,这会很拖GDP后腿。
不过他也认为折腾下能到4.5%,条件也是四条:
一是中央政府要直接介入保交楼,把保护购房者个人利益放到最高位上。因为期房销量已经是新房的8成左右,而2015年后我国期房的准时交房率只有40%。尤其是这几天烂尾楼整体爆发,各地方和房产商已经用尽了办法(在他们舍得用的范围内),依然没有改善。这种情况下中国人就算有钱了,也不敢去购买新房。所以这会必须中央政府直接下场,逐个省份的处理烂尾楼,重建消费者对国内期房的信心。具体金额,他认为中央要先出3万亿,由中央直管的小组逐省负责保交楼。
二是减少人口流出地的基建,增加人口流入地的基建。以减少资本市场对中国基建长期收益率的担忧。
三是为境外投资提供更好的政策支持。
四是为境外游客提供更方便的环节。
上述对2024年的预测和建议是去年11月时出来的,从后面流出的一系列新政策看,上面这4项条件,后3项的具体政策都已经密集出来了,可见陆挺别管是打听还是分析,给的预测和建议还是靠谱的。
至于第一项吗,我也认为是早晚的事情。
不过其预测后,国内还出台了1万亿的灾后重建特别国债、城中村改造试点等促进GDP项目,加吧加吧凑个5%也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