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这个规定
其实就是在定向爆破菜鸟联盟和菜鸟寄存。
因为关于是否给客户“送货上门”选择权的事情,对于非菜鸟系的物流公司来说,其实做得都还不错。
你看,目前被这规定影响的不是顺丰也不是京东,更不是我们这些做医药物流的。
在各个流媒体上跟人对线的,都是那一堆被阿里“吸血虫式创新”捆绑的快递品牌,或者驿站的老板。
由于这些公司
严重依托于菜鸟的“最后一公里”服务
已经几乎丧失了自己的终端配送能力。
一般都是由菜鸟老板或者指定组织,直接把包裹拉进菜鸟站点,你在APP上看到的配送员,轻则是“多家共享”,重则是“走个形式”,这也是为什么快递公司会抱怨快递员会不够。
因为这一部分的人工他们早就砍掉了,
他们的“人力资源”压根就没考虑过送货上门,
而这部分节约下来的人工费用,
则是以较低的成本事实性“上缴”给了菜鸟。
于是,快递公司减少了支出,快递小哥减少了配送周期,菜鸟莫名有了饭碗。
唯一的受害者“收钱人”丧失了选择权。
这也是为什么,面对规定,快递公司第一反应不是说增加人手或者给快递小哥加工资
——因为这部分的钱他们已经给了菜鸟了。
之所以说菜鸟是阿里的“吸血虫式创新”,就在于它先用欺骗的形式给自己找到了“吸血位”:
菜鸟刚推出的时候,给了大家“菜鸟驿站配送最后一公里”的承诺,但在执行中又逐渐取消这一服务,只剩下了“寄存",强迫消费者形成“自取”的习惯.
后续,通过前端的淘宝和后端的驿站,实现了对三通一达这种低生态位快递公司的捆绑,组成了”菜鸟联盟”,硬生生制造出来了这么一个“抱团组织”,还成功建立起了生态壁垒:
我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听过“公司签了合作协议,只能放菜鸟”的说法
这也是为什么在社交媒体上,有不少菜鸟老板一副官老爷的姿态对着收件人大放厥词“看!你们的快递就挤压了!你们自己造的孽你们自己来承担”。
因为菜鸟通过这几年的操作,已经形成了事实上的服务垄断,
别说送货上门了,其他寄存品牌都极难入局。
你要收快递,就只能找他,噢不,求它。
这就是他们敢比政府窗口还**的底气。
比如这位菜鸟老板的爆论:

他的核心底气其实就来自于:
从物流集散点到消费者手里,菜鸟联盟已经实现了完全垄断,
消费者若不服,他就对你“拉闸限电”。
现在菜鸟的问题已经不仅仅是缺失送货上门服务了,伴随着垄断地位的不断加强,其服务时间也渐渐开始向“官家窗口”靠拢了,上周我们小区的业主群里还在说呢,我们片区这家菜鸟,周末早上10点都不开门,晚上8点不到就关了,你还没法投诉,因为他贴牌了营业时间,你不接受也得接受,因为没人能管他。
换句话说,当你站在整个服务链路上宏观来看,
这个规定的出台,其实就是在爆破菜鸟驿站这个莫名其妙的生态位垄断——因为一旦消费者有了指定送货上门的选择权,一旦开始了高额处罚,菜鸟系快递公司就不得不恢复终端配送的服务,同时,跟菜鸟的事实捆绑也会松动——
至少
现在的消费者
有了让包裹放其他品牌驿站、快递柜、收存点的权力!
虽然目前,这个规定在事实上还存在较大阻力,受制于快递公司与菜鸟的垄断地位,相关的处罚和负面影响会莫名其妙后置到快递员和消费者身上,
但是我相信,目前暴露的这些问题,后续肯定会通过其他执行条款和附加条款来日益完善,整体而言,这对于快递行业的健康发展是有利的。
说个题外话,菜鸟从去年年中开始就陆陆续续放风,说自己开始实现了爆发式盈利,说自己今年要实现IPO~ 然后去年年底这个规定出台了,3月1日就实施了,反正就这么巧。
感觉这几年阿里系的这些“吸血类创新”项目迟早挨个被砍,因为阿里做产品,基本上都是些损人利己吃绝户的架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