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这次的新规,目标不在你送不送上门,目标在:
1.通过新规促使快递企业涨价,将价格提到合理盈利区间。
2.打击大型电商,将大型电商通过邮费成本逼到实体经济上来。
3.促进快递行业吸纳就业,提高整体工资水平。
过去的快递行业:
之前家里干过一段时间的快递地区承包,在2010年之前,快递量还很少,家里公司每天几千票件,员工送件基本上一个人一天送一百多件,派费是一块钱一件,当时快递员主要收入来源是谈客户,接快递件,送件的时候是要打电话联系,三次联系不上的,或者地址错误的快件以及破损的快件都会统一放回公司,由公司的内勤(主要是客服,职责是为客户查件,上报问题件,分拣录入单号等)将快递员送回来的快件进行逐个上报到快递系统中,联系不上的快件统一第二天一早联系客户,约定派送时间。这样的流程,一方面方便客户及时取到自己的快递,另一方面也不会造成员工加班,员工工资也得到保障。
现在的快递行业(新规出台的背景):
2010年以后,由于电商的兴起,快递数量爆发式增长,许多加盟公司(原来是四通一达,现在是三通一达一兔)没有做好准备,导致员工每天派件量达到二三百件,加上快递公司开启价格战,不仅让利给发货量大的头部电商(十万件一月的电商能拿到0.5-1.5元一件的价格),更是把派件费一降再降(从原来的1元一件下降到现在的五毛三毛一件),快递公司利润被摊薄,并且在恶性竞争的环境下,公司的盈利点由接客户件变成了客户件和公司上级向下级罚款的组合收益。快递从业人员在恶性竞争以及工作超额的环境下,工资收入一降再降,加班时间逐渐拉长,造成了快递从业人员流动性大的问题。快递人员流动性大,就会导致快递员在送件片区没有形成自己的顾客关系网,并且由于不熟悉还会导致送件效率下降,投诉增多。当快递员在片区的投诉增多时,公司会对个人进行罚款(违法但没人告),被罚款后快递员收入下降就会造成人员流动,人员流动又会导致效率下滑,效率下滑就又会出现投诉增多,长此以往就形成了这样一种恶性怪圈。
新规目的:
现在快递新规规定了一定要送货上门,不暴力装卸投递,实质上是国家通过行政手段迫使快递行业走出恶性竞争,实现行业正常化运行。国家迫使快递企业将价格提上去,保障最基础员工的工资待遇,通过促使快递企业多招人缓解派送工作负担,保证行业良性运转。(提价必然会导致货量骤减,但总会形成新的平衡。)
快递行业恶性竞争几十年了,之前是国家倡议快递公司不打价格战,统一定价到合理区间,但是行业里的每个人都心怀鬼胎,想要用价格通吃,结果就是行业越来越难做。
行业应对方法(个人浅薄的见解):
新规已经实行,如果真的严格落实,快递企业必须进行内部整改:
1.对于公司内部(总公司,分拨中心,地市快递直营公司,加盟公司,快递点等)处罚机制要进行改进,形成合理的奖罚机制,不能以罚代管。
2.提高派送费,保障快递从业人员收入,留住老员工。
3.定价合理。行业内部不能打价格战,按照自身企业情况(企业成本,收支等)进行合理定价,保障自身合理利润。
4.修改不合理的派送KPI,根据自身公司条件制定合理适当的员工奖罚制度,规范好企业用人制度。
以上是个人一点小小的看法和理解,仅供参考与讨论。希望快递行业越来越好,希望快递从业人员能够真正的劳有所得!愿国家繁荣昌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