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东方大国绝大部分不明真相的瓜众来说,这个问题几乎就是一个“防止市场暴跌”的反向信号。
但实际上,由于某种“看得见的手”的special color原因,东方大国房地产价格已经难以再出现像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的一次性暴跌。
因此,这次的信号其实是“防止市场大起大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
2024年2月28日,碧桂园在提交给港交所的监管文件中表示,由于没有偿还的定期贷款本金(约16亿港元)以及应计利息,该公司已接获清盘呈请。
同时,碧桂园董事会还提醒公司股东及投资者,如果最终公司因呈请而被清盘,在未获高等法院认可令的情况下,公司在2月27日或之后作出的股份转让将全部无效。
消息一出,碧桂园股价在当天(早盘)就暴跌超过了12%。
显然,碧桂园目前已经在“恒大第二”(HK最终法院已于2月初勒令恒大清盘)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以至于很可能会成为某种超越“恒大第一”的存在。
要知道,在2月初刚刚推出的“白名单”中,碧桂园入选“推送白名单”的项目就已经高达30个。
至于这次碧桂园的清盘呈请对于白名单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则是一个妥妥的送分题。
那么问题来了。
为什么以往的救市政策和强制横盘手段,此时此刻全部都失效了呢?
简单来说,就因为一个字:钱。
如果说,DFDG在9年前还能靠印钞和汇率贬值来勉强续命,那么,如今这些方法基本上已经全部失灵。
从表面上来看,DFDG在2015年通过降息100多个基点、大规模基建投资、汇率贬值拉动外贸出口等方式成功度过了危机。但实际上,当时真正发挥决定性作用的主要是大规模基建投资,尤其是惊天地泣鬼神的涨价去库存操作。
那么问题又来了。
为什么现在无法继续使用这些special color操作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没钱。
尤其值得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没钱,远远不只是商业银行不愿意成为给“白名单”项目提供(高风险)贷款的“大冤种”这么简单的问题。
实际上,与印钞相比,更加真金白银的money其实是外资(外汇)。
那么,为什么这次不继续通过汇率贬值来续命呢?
因为“时代变了”。
当汇率贬值造成的资本外流远远超过对外贸出口的拉动效应时,这个“双刃剑”操作就会变成“两边都是刀刃”的血流成河结局。
由此,也引申出了一个比房地产危机或“蒙代尔不可能三角”更加致命的黑洞级问题。
从本质上来说,某一经济体的真实汇率,代表的是本币在汇率兑换国、以及在国际上的购买力[1]。而衡量本币“含金量”(真实汇率)的一个重要指标,则是该经济体的M2/GDP(即一个单位GDP的货币价格)。
例如,某个经济体的M2是美国M2的2倍,但其同期GDP仅为美国GDP的64%,那么,该经济体本币兑美元的真实汇率,实际上应该在现有官宣汇率基础上贬值3.1倍(2/0.64=3.1)。
显然,一旦这种真实汇率成为市场共识,那么就不是房地产“大起大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这么简单的问题了。
那么,为什么会存在这种真实汇率、官宣汇率之间的“高反差”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对于一个本币根本无法在国际上流通的经济体来说,官方可以通过外汇管制来轻松实现对官宣汇率的(人为)控制。
根据BIS[2]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外汇市场平均每天的交易量规模,已经从2019年的6.6万亿美元增长至2022年的7.5万亿美元。
这也意味着,在如此庞大的外汇交易市场中,如果某个实行严格外汇管制的经济体的离岸本币规模仅仅不到3000亿美元,那么该经济体(本币)官宣汇率存在的water其实早已不言而喻。
在极端情况下,当官方将外汇管制进一步封控到每一个dollar,那么就可以将官宣汇率(人为)设置成任意数值。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14条的规定,只允许“转型经济体”实行外汇管制,因此地球上目前还在实行外汇管制的国家又被称为Article 14 countries(第14条国家)。
甚至,就连印度这种曾经实行过外汇管制的亚洲发展中国家,也早已放开了外汇管制,不仅经常账户下的卢比可以自由兑换,而且非居民的资本账户[3]也可以兑换卢比。
而地球上这些仅存的“第14条国家[4]”,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点:【此处删除375字】。
那么就只剩下最后一个问题了:
一个M2是美国2倍的经济体,为什么反而要实行地球上最严格的外汇管制呢?
【由于涉及highly sensitive内容,此处删除2990字】
弗洛伊德说,真正看不起你的人,是不会批评你的,他只会看着你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楼下保安则说,最令人细思极恐的,并不是某个规模庞大的经济体出现股、债、汇、房“四杀”,而是在该经济体出现严重经济crisis之际,全球主流经济体却几乎没受到任何影响。
⚠️以上内容节选自《2024房地产沉思录》、《欧斯罗艾斯的呢喃》,所有sensitive内容均已删除,感兴趣的童鞋可以在new base[5]中查看未删减版原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