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1个

如何评价皖南事变?

率土之滨
84个点赞 👍

一个谎言要用无数个谎言来猿。以下所引用的资料均可查证,一搜就有。

这是何克谦的个人履历。

1938年3月17日,日军侵占南通,何克谦率部回如皋,重整兵马,扩充实力,被编为江苏省第四行政区常备团第一大队,何克谦任副团长兼第一大队长。后改编为常备一团,任团长。同年夏天,改编为江苏省保安第四旅,任旅长。俗称“何四旅”。

1939年,何克谦就任江苏省保安第四路指挥部指挥,同时被国民党鲁苏皖边区指挥李明扬任命为第二分区指挥官。


李明扬的百度百科(1891—1978年11月17日),曾用名健,字师广,江苏萧县(今安徽萧县)人。肄业于陆军第四中学,后赴日本大森浩然学社、德国柏林大学哲学系留学。

曾参加辛亥革命和北伐战争。在民主革命时期,做过有益于人民的工作。1927年“四·一二”政变时,曾掩护和帮助过一些中共党员脱险。抗日战争时期,配合新四军作战,取得黄桥战役的胜利。


韩德勤的百科简介,抗战期间任江苏省主席、鲁苏战区副总司令,参与徐州会战、策应武汉会战、参加冬季攻势等,又与进入其防区的新四军发生多次冲突。

以下是韩的抗日经历。

1938年初任第二十四集团军副总司令兼八十九军军长。4、5月间,参加徐州会战之南线作战,“减轻我第五战区之特别威胁,于台儿庄之胜利有间接之贡献”(白崇禧评语)。5月代理江苏省政府主席。夏秋,率所部策应武汉会战,积极破坏津浦南段铁路,游击骚扰日军,反攻克复阜宁、盐城、东台等地,并一度反攻入徐州城中,屡获蒋介石嘉奖。

1939年2月任鲁苏战区副总司令。2、3月间,率部抵抗日军发动的“卜号作战”。10月进行苏北反扫荡作战。同年底至1940年初参加冬季攻势,向淮阴、宝应、六合等地展开主动反攻作战。

1940年5月,粉碎日军的5月扫荡。5至9月与进入苏北的新四军发生摩擦,并于10月的黄桥战役中被新四军击败。11月在新四军发动的曹甸战役中固守曹甸成功。

以下是个人网上搜集的一些关于皖南事变前后时间线的资料。


刘少奇进一步明确提出“向东发展、向西防御”的战略方针,先集中主力打击韩德勤部,在大体解决苏北任务后,再向西解决皖东与皖东北问题。

这是部分党史资料原文,1940年6月14日,刘少奇向中共中央报告说,在日军持续“扫荡”的同时,韩德勤又向西进攻,导致皖东北再度成为游击区。此外,皖东北经济的欠发达,也是中共在这一地区难以建立稳固根据地的重要原因。

24日,刘少奇在向中央汇报时就谈到,皖东北因夏麦收成欠丰,造成财政破产、流通券停用,部队生活困难;张爱萍部不能解决夏衣问题,必须由新四军第五支队帮助;皖东北群众情绪低迷,胡田大队与钟辉的南进支队亦感困难;该地区各部军队还无人统一指挥。因此,刘少奇认为只有东进苏北,“否则受困,无饭吃,无钱用”。

7月5日,刘少奇致电尚在豫东的彭雪枫与黄克诚,指出苏北的国民党军队已大部南移,将与管文蔚、叶飞部决战,趁其北面空虚时,正是向苏北挺进的有利时机,第344旅与苏鲁豫支队主力应迅速东进配合开辟苏北的工作。


黄桥战役,是1940年10月苏中地区的新四军为保卫苏中抗日根据地,对国民党顽固派进行的反击战役。该役共歼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部1.1万余人,其中俘3800余名。奠定了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坚实基础,打开了华中抗战的新局面。

以上都是百度百科原话,我十分不解的是歼灭国民党顽固派怎么打开了抗战新局面。

1940年春季,国民党管辖新四军的第三战区,规定华南新四军的防区,在江南地区的苏南和皖南一带,同一时期,延安开的6届6中全会做出了要求八路军要,巩固华北,发展华中,新四军与八路军的根据地,要打通连接成一片的指示。

新四军坚决执行党中央“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毅然渡江北上,东进黄桥,开启了创建新的抗日根据地的征程。

1940年7月,江南指挥部主力北渡长江,与挺进纵队、苏皖支队会合,成立苏北指挥部,陈毅任指挥,粟裕任副指挥,东进泰兴县黄桥地区,创建苏中抗日根据地。

1940年7月25日,新四军东进黄桥抗日,何克谦接受国民党顽固派江苏省政府主席韩德勤的命令,率部拦截,被新四军击溃。

从李和何的个人简介,可以非常清楚的知道从1939年开始,何就驻扎在黄桥地区,是李的任命。

在黄桥战役中被上司李出卖了,由此可知新四军对黄桥地区布局已久。

10月,国民党顽固派、江苏省主席兼鲁苏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部向黄桥进攻,新四军苏北指挥部被迫自卫,歼灭其1.1万余人,取得黄桥战役的胜利,并与南下的八路军第5纵队一部在东台县白驹镇胜利会师,完成开辟苏北的战略任务。

结合韩的个人经历,不到一月,新四军进攻曹甸失利,所以压根不存在什么被迫自卫。

所以攻打韩部是为了与南下的八路军会师,乃是开辟苏北的战略任务,可见是蓄谋已久,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不是打日军和伪军,反而是打国军,这就令人不由得浮想联翩,“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1940年10月19日,何应钦、白崇禧以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副参谋总长的名义,向朱德、彭德怀、叶挺发出代电,强令黄河以南的八路军、新四军于1个月内开赴黄河以北。

1940年10月19日,蒋介石按预谋令顾祝同部署兵力伏击皖南新四军军部。顾祝同接令立即召开长官部会议,明定参谋处着即制定围歼新四军计划。强调要选调战斗力强的部队执行。

蒋介石明明下发了一月之内新四军赶赴黄河之北的军令,此事人尽皆知,又怎么可能在同一天之内定下伏击新四军的阴谋,结合朱德的复电时间又隔了一个月,此处明显是凭空造假。

朱德等于11月9日复电,为顾全抗日大局,表示可以将皖南新四军移到长江以北。

以上是两条双方都认可的行军路线。

南下的八路军第5纵队一部在盐城南白驹镇与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所属部队胜利会师。11月,调归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指挥。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中共中央统一整编新四军时,将活动于淮北地区津浦铁路以东、淮海、盐阜地区的八路军第5纵队编为新四军第3师。

这里可以非常清楚的知道,黄河以南的八路军,并没有遵守蒋介石的军令转移到黄河以北,而是遵守朱德的电令转移到了长江以北,蒋介石并未组织大批军队歼灭这些人,所谓阴谋论至此已经破产。


12月9日蒋介石密令顾祝同要“对新四军一网打尽,生擒叶、项”,此时距离蒋介石的军令已经过去了两个月,距离朱德的军令已经过去了一个月。

怕某些人不知道,我贴一下,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的第十三条 :遵守作战纪律,服从命令,听从指挥,英勇善战。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坚决执行命令,严格遵守战场纪律,勇敢顽强完成各种作战任务。


1941年1月4日,叶挺、项英率领新四军军部、一个教导团、一个特务团和第一支队、第二支队、第三支队的各两个团,共9000余人,由泾县的云岭(新四军军部所在地)起程,向茂林前进。

这里我补充一下距离蒋介石的军令,强令黄河以南的八路军、新四军于1个月内开赴黄河以北。已经过去了3个月,朱德的复电也过去了两个月。

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在第二次反共高潮中,以重兵围攻从皖南北移的新四军军部和部队,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茂林地区丛山环绕,断崖绝壁,国民党反动派预先在这里布置了由顾祝同、上官云相指挥的七个师(约8万余人)。7日,新四军到达茂林,国民党军立即对它实行包围袭击。

从高德地图的云岭到茂林的路线图,可以非常清楚的知道,新四军并没有遵守纪律,度过长江以北,更别提黄河之北,反而是停留在长江以南,继续向南行军。

顾祝同是第三战区司令官,1939春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移驻江西上饶皂头,茂林距离此处300多公里,还是正南方向,感兴趣也可以直接在高德,百度地图看路线图就知道。

8日,陷入重围。众指战员在叶挺军长指挥下进行抗击,血战七昼夜,终因众寡悬殊、弹尽粮绝,除约2000人分散突围外,大部分壮烈牺牲。

1940年7月的黄桥战役,该役共歼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部1.1万余人,其中俘3800余名。

至此完结。

xiaxue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