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3个

报告称 65 岁或为延迟退休调整后最终结果,男女会趋于同龄,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大熊猫
260个点赞 👍

我现在特别能够理解,为什么许多小仙女要做月光族,宁可将来遇到急事难事拿不出钱,也坚决不委屈当下的自己。

之前看过一段话,大意是:

中国人为了规避风险,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甚至规避风险的成本跟代价,远大于最坏结果本身。

放在这里虽然不一定很恰当,但在我看来,幸福是积分制的游戏。年轻时过得自由快乐些,导致老了生活没有保障;和年轻时996苦逼攒钱,无暇生活,只能在退休后享享清福,两者半斤八两,实在不理解后者有什么压倒性优势。

难道只有老无所依,在大街上饿死的人才是人,为了养家糊口得上抑郁症、在单位被领导逼迫加班英年早逝的就不算人了?

以前我不理解小仙女的做法,甚至有些鄙夷,认为将来遇到大灾大难了,她们才会理解储蓄的重要性。

但后来出了合男cz银行的事,我才明白,你以为的钱未必就是你的钱,只有姥爷认为这是你的钱,才是你的钱。

在如此环境下,去谈储蓄和养老的意义,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那点随时可能被充公的储蓄在真正大洪水面前连个皮划艇都算不上,充其量是片树叶。

以前的我是做题家心态,题一道没少做,但高薪体面的工作没我份,最后看着初高中谈恋爱、逃课去网吧、打架的同学做着和自己差不多的工作,拿着差不多的钱,心态失衡,于是利用“储蓄”、“不月光”来维持心理优越,还要找出身边的、听说过的,年轻时不储蓄,老了晚景凄凉的案例来佐证"做题才是正确的选择"。

问题中“年轻人不考虑养老”的心态,恰恰是做题家需要学习的,因为做题家的思路就是“为了未来着想”、“规避风险”、“苦一苦现在,赢得美好未来”。

可是否想过,在给未来兜底、积攒棺材本的过程中,受了多少委屈,耗费了多少心神,少了多少快乐,如果将其看成代价的话,这个代价是否已经超过了最坏结果本身?与其如此,还不如今朝有酒今朝醉。

况且知乎用户大多不过40岁,距离自己退休的节点,起码还要20年。让选个专业都选不明白,硬生生跳坑的人,用现在应对养老的思路去考虑20年后的事情,怕不是疯了。

把心思用在怎么做一顿好吃的晚饭不香么?

编辑于 2024-02-24 23:37・IP 属地北京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
励志脱坑的化学妹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