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话在你好李焕英时期不敢说,怕被冲,说实话不太喜欢贾玲的这种风格。
这种不喜欢不代表讨厌,而是一种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无法代入的感觉。
最初认识贾玲是通过欢乐喜剧人,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期她演的是一个演员,在演一个大上海舞女,两个男人争她,她为了维护这两个榜一大哥,在台上吃辣椒,吹啤酒,三秒炫西瓜……最后演完了,她老公给她打电话让她别再当演员了,她说观众都笑了,她老公说自己不喜欢笑不出来,她哭着说自己真的喜欢当演员。
她给我的感觉是真的天赋不够,然后特别特别努力,特别特别想成功,但是问题是,观众是什么很有毛病的东西吗,会喜欢看一个女人在台上自虐然后笑出声?这真的好笑吗?她为什么会觉得观众都是喜欢这种东西的人呢?观众也不都是这么缺德吧?
想出名想赢没问题,那就多学习,多打磨剧本,多提高自己,而不要用这种苦肉计,观众不会永远给你打同情分。
你好李焕英时期的宣发同样也给我这种感觉,当时在王牌对王牌上说自己把心掏出来了,我真的觉得,没必要,一个电影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观众想看到的是游刃有余的天赋加上对作品诚恳认真的态度,而不是“我知道我自己很普,但是我真的努力,我太努力了,求求你们了,看看我吧”这种舔狗即视感,太不体面了。
再这样下去就完了,就像闫学晶一出场,大家就知道谁是十里八村最苦的人了一样,再这样下去贾玲一出场,大家就知道谁是最普最真诚最努力的人了。
也许经历过她这种心态的人,看电影时会“狠狠共情”“狠狠代入”吧?我属实是无法代入。
我觉得她对自己的作品,也是没有底气的,不然不会是这种露怯的表现。
前几年我看过很多场二人转,东三省的大小剧场我基本看遍了,发现有一个小套路,就是前面的演员里,经常会有一两个这种不太好笑,然后用近乎自虐的方式“硬格叽”观众让观众给鼓掌的演员,我觉得这是在给后面更好看的节目做对比。后面压轴的演员,没有一个是这种的,别管是哪种风格,但绝对都是状态很自信,有一种轻狂的感觉在身上,有自己的绝活儿,笑点密集,随机应变能力强,轻轻松松拿捏住节奏。这种表演很有气场,会让人觉得这个舞台尽在他的掌控之中。
希望贾玲能再多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或者邀请专业的人帮自己打磨剧本,这样才能让自己真正的自信一点,希望以后不要再用这种卑微的心态去宣传作品了,真诚是好事,但是如果只剩真诚可以拿得出手,那就证明作品本身实在是没什么可圈可点的。
(只针对她的作品,不针对人。我觉得贾玲是个很棒的人,柳岩、包贝尔那件事里,她很拉好感。还是希望她越来越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