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上,同系列里面,应当要有至少两个性能核心的性能差距的水平。(就是差一个双核四线程)。
多核跑分差距应该是要能够在25-35%之间。
实际上,同系列里名字花里胡哨,普通人基本认不得,甚至有可能倒吸。
如果说理想情况下数字代表差距,应该是有
i9>i7>i6>i5>i4
这里的i4和i6并不存在,是我为了方便展示这个逻辑捏造出来的。
实际情况下,很多i5和i6级别的产品会被取到i7的名字,基本上就是相同的核心规格,但是体质更好,能耗比曲线更优,睿频更高。
而一些i7级的产品会被标注成i9,实际上跟i7相同规格,性能差距也不大。
还有一些削减了部分核心的i4级产品会被标注成i5。
对小白来说是不能只认这个数字的,只认3579,你是看不出什么差什么的,有可能会为了一个名号掏出更多的钱。
比如 i7-1360p 就比 i5-1340p 差距很小很小。
真正差距大的,是 i7-1370p,核心规模增加。
但是呢,1360p跟1370p,他都可以被商家宣传叫做 —— 13代最新酷睿i7处理器。
这还只是讨论单个同系列里的情况,至于不同系列里面,甚至也有不一样的规格标注,不同的性能差距。
比如说2023年的13代 i5 HX (H55) 处理器,通常指的是 i5-13500HX,14核心20线程。
和同时代的H45系列处理器,i7 通常会指的是 i7-13700H,也是14核心20线程。
即使是放到同样的一个处理器来说,由于不同机器的功耗性能释放不同,调教不同,产品设计的取向不同,也是会有可能出现同系列,A品牌的i5跑分吊打B品牌的i5,甚至可能超过B品牌的i7。
想要不被坑,了解清楚处理器到底有什么样的规格差距,可以参考下面这篇科普,了解一下他们的具体名称和参数。
所以说这个东西没法一概而论,只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一定是根据具体的机型,它的功耗性能表现,以及非常具体的CPU型号,才能去做性能这样的对比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