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开强奸猥亵未成年这一刑事犯罪不谈(虽然抛不开,但是这里强行抛开一下),只说科淆家上不上桌的问题。
有文凭,但文凭没有特别高的这部分中国知识分子很容易对科学家这个群体产生滤镜,但其实没必要,不管哪国,从来都没有过一个什么“科学家”的群体,有的只是一堆大大小小的科研行业人员,以及大大小小的科研圈子,依附于相关的产业存在。
但凡是有人的地方,就会分三六九等,而且这个三六九等跟你的个人能力只能说有一定的关系,并不绝对。你们单位的领导一定能力最强吗?当然不是,只能说他肯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过人之处,但肯定不是业务最强的。科研圈子也是一样,没有任何的特殊。
业务能力非常强,但是一直郁郁不得志始终待在圈子底层的人,永远都是大多数,在中国是这样,在美国也是这样,在瑞典挪威也是一样。科研圈子也一样。
另外,个人的道德也与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没任何关系,跟业务能力更没关系。做科研写论文这事儿本质上跟修车是同样的工作,你能说一个人修车技术一流,所以他道德一定高吗?当然不可能。那么科研行业当然也是一样的。
科研是人类社会百业中必不可少的一业,所以它的上层也必然会进入上流社会圈子里,成为统治阶级的一员,并遵守统治阶级的种种内部规则,“上桌”,“鱼头朝着你”,“接受下层的敬酒”,“和圈内的人和光同尘”,这个没啥稀奇的,中国是这样,美国也是这样。科研圈子里,有人在中国混起来了,受到了上流社会的接纳和尊敬,更多的人也很有能力,但是没混起来,怀才不遇一辈子在底层;有人在美国混起来了,受到了上流社会的接纳和尊敬,更多的人也很有能力,但是没混起来,怀才不遇一辈子在底层。其实这个在中美之间互相根本就不构成任何的反驳,因为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行业,它都是一样的。
按理说这个根本就不应该有什么稀奇,你们单位不也一样吗?谁的行业不是如此?哪个国家不是这样?你能举出来哪怕一个反例吗?当然不能,大家其实都很熟悉。只是加上了一层“科淆家”滤镜,很多人就看不明白了。
另外,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只要是这种教育体系非常完整的大国强国,所谓人才通常都不会是什么稀缺资源,尤其是科研人员,是所有不稀缺的资源里最不稀缺的那一类。
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在国家全部的资源流失中,所谓“科研人才”的流失,是最不重要的那一部分。
按说这些事儿本就没什么稀奇。只能说中国最近这四十年来,念过书的人特别喜欢“尊重科学家”,有点类似于那堆子爵男爵特别拥护君主制度,毕竟有了君主高我一等,我才能证明我高下面的平民一等。
不过美国人民确实没这个毛病,那帮家伙已经对知识阶层完全祛魅了,就你是做题家袄?我直接把臭鞋给你塞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