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问题提得好。
一般我会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等待时机。
新朝刚建立的时候,人丁都很少,地是随便种的。此时最要紧的就是抓紧娶媳妇、生孩子,只要有足够的人丁,未来就可以多拿多占,不至于被人抢了东西还挨打。
但是世道太太平了,反而不行了。因为不光你能生,别人也能生,还一生就生六七个,你能有什么办法?再说,你就是后生的,没你的开壶,你又怎么办?
只能撞运气,一半靠算计,一半靠赌。
人口爆炸带来的效果,不是憨蛋能想象的。
举例来说,我在乾隆中后期的时候,观察到了夫妻平均六七个孩子的现实,如果天下不发生死一半人口的恶战,等25年后,这批小孩长大了,会怎么样?
人多,地少,抢资源啊。
什么资源最贵?
当然是土地了。
乾隆六十年(1795)的时候,一分地400文,到了嘉庆十年(1805),就成了2000文了。仅仅10年,价格翻了5倍,试问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投资?我想没有哪个朝代的地皮敢这样涨价。
我在乾隆六十年的时候,零零散散买了人家几十亩地。一般卖地的,有各种理由,但总结起来也简单,清一色的“缺钱用”。真正好吃懒做的不多,异想天开的多,比方说王惠古、刘大棒槌,小买卖是你想干就能干的?
听人话开店铺,挑扁担,进货不要钱啊?进了货根本卖不出去,坑的就是你。负担又重,赶上征粮、要钱,就把地卖了。
零零散散的,耕作也麻烦,我还不一定愿意买呢!就有一种无本万利的好办法,雇佣原田主接着种,产出的粮食,除了交公,剩下的我与他们对半分。
你看这个办法中不中?
是可以的。
但是事先说好,荒年租子可照交哈。就跟往外赁房子似的,哪能你丢了工作就不付我房租?
还有就是娶媳妇、父母生病、媳妇生病、孩子生病的,就那几亩地,一年到头赚不到钱,着急治病没有钱,怎么办呢?
卖地吧。
但是乾隆年100个人,到嘉庆年400个人的大局势是不变的。那么田地的价格一定涨,我意识到了,你没意识到,或者你也意识到了,你运气不好,吃屎都赶不上热乎的,那着实也怨不着我。
还有就是好地,一般人家舍不得卖,就需要上点手段。
年轻的好高骛远,年老的体弱多病,不肖子孙吃喝嫖赌,孤儿寡母软弱可欺。
都能成为破产的致命因素。
我的地到了几百亩,自己就不种了,拿了钱放贷更好一些,一般是一天3厘的利息,计算复利,年利率200%,像这种借100,还200的操作,我想是很划算的。
你也可以不借我的,借别人的,都行,反正差不多,到头来还是找我,因为我还算公道。
然后就是投资县城店铺,抽成分红。
钱再多一点,就打点一下官府,走走门路,把公家的地租下来。
公家的忘性大,久而久之,公家的地就成了自己的。
占用公家的地是这样一种方法:
先谋取个乡贤、乡约什么的职位,然后以干公益、好事的方式,伙同县衙官差,一并建设房屋,或者开辟土地作个什么用途。这片地方,说起来是做医馆或是育婴堂、养老院的,但是你假装大家都不热心,根本招不到善良的医生和免费的奶妈,只好独挑大梁,安排自家人过去管理。结果还是没有人献爱心,你管着管着就占用了。
这种地方还不用交税,俗称“黑地”。
以此类推,差不多的意思。
这时候,还是要关注地产。
什么时候闹灾了,这次闹灾,是不是下手的好时机?
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好办法:
你不确定这次闹灾是不是砸到底了,每次闹灾,就拿你所有存款的5%购买一块地。
或者再详细一点,你观察这次闹灾逃跑的人数,逃跑人口是百分之几,你就投百分之几买地。你要知道,你投入的百分比越多,地越便宜。
很多人砸这里了,因为你弄了地没人给你种,地是你的,税就得你交,你以为你跑得了?所以要判断,别抄底抄半山腰了。我也差点完蛋,但是朝廷有恩典,知道闹灾了,免了税,我就又活过来了,而且成了县里最有名的大地主。
人称 豆地主。
啊忒——!
我怎么把自己写得这么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