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1个

人社部将面向农民工群体开展大规模、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此举将带来哪些影响?

经济观察报
54个点赞 👍

我尽量答,点到为止。

人社部也好,省市县各级人社部门也罢,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农民工技能以帮助就业这个工作开展了不是一天两天了,这些都是常规工作,不是什么新花样。这个《意见》也不过就是老工作换新说法提新要求而已。说得好听点叫用处不大的鸡肋,说得难听点叫上层的一厢情愿。

上层构想的这个所谓职业技能培训,应用范围不大,能享受到的农民工不多。

以我所在省份为例,农民工往沿海一带输出务工人流最多的地域是江苏、浙江。不是前些年的广东福建。主要从事劳动力密集型的厂房劳工,比如电子厂、翻砂厂、服装厂、食品厂等等。沿海一带的厂工资能给得比贵州本地企业高得多,而且大多计件,多劳多得,工人能存钱。但是大多是进厂以后老带新的自行培训、自行学习,人家犯不着参加你这个技能培训。

人社部门组织的最常见的培训玩法:

1.以有资质的技能培训基地(培训学校)作为载体,引流农民工、市民群众等参加一些多为服务性技能培训,不同地方具体细节不同。但基本都是培训学校的人关系打点到位,拿到所谓的资质。要么因岗开训,比如关联当地保安公司、家政公司。有的是因技能种类培训,比如月嫂、育婴。

参训群众拿生活补贴,培训基地拿开训补贴。有些是到基地里学,有些是在街道社区随便找个宽敞的地儿,这玩意儿培训效果如何,没人说得清楚。但是培训基地一定补贴能领到位。

2.把一些公司挂上所谓的有资质就业见习基地,然后新入职职工在这里干多久多久,期间签订协议合约,职工拿多少补贴,见习基地拿多少人才补贴,合约期满,资料做到位,补贴领了,能干继续干,不能干走人,换下一批人继续。

3.最基层的广大乡村,搞所谓农业专业合作社或者农业种植发展技术的培训。搞三五十个农民在地里针对某种果树,跟着除除草,施施肥,搞一套像模像样的资料,开两节课程,合作社或者农业技术公司把补贴一领,完事儿。

人社的就业领域工作有很多都是一厢情愿。

再跟大家举个例子,有个人社领域的工作指标叫集中输出务工。意思就是统计当地政府平台组织的集中输出外省哪哪哪务工的量多大。一般年前年后就会让地方人社统计,比如你这个镇5W人口,其中1W5是在外务工。外出的1W5里面,5K在江苏,5K在浙江,2.5K在福建,2.5k在广东。这一万五千人回家过个年又回去打工了,当地人社部门就象征性发点宣传,搞点资料,然后把表给报了。对上报告,写个稿子,今年我地采取三措施五办法,对外集中输出务工1.5W人。这一万五千人跟你有多大关系啊,是你集中发出去的么?

农民工想去哪里打工,是农民工自己的自由,人家靠工友间的口耳相传和互相介绍组织。政府应该有帮助介绍协调资源、拓宽农民工就业选择面的义务,但不应该觉得可以以你的工作推动来替代市场的自主驱动。就像之前的疫情封控一样,动不动哪哪哪封控,然后政府统一调配供应物资,你供应得上么你供应?

还有统计组织劳务大巴车,比如过年后,当地组织统一的劳务大巴车,统计需要乘长途车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出发点是好的,给人省个路费。这工作最低居然下放到县一级甚至乡镇一级,县乡一统计,三个去佛山的,五个去苏州的,七个去温州的。然后一车拉去五个地方折腾三天,人农民工不乐意了,转手买张高铁票自己去了。

你有这功夫,你出台个意见办法,科学决策,增设多少班春节劳务高铁,给人直接把这高铁票票钱报了或者给百分之多少的补贴不就结了。

你要问我这《意见》带来啥影响,在我看来就是没多大影响。

发布于 2024-01-07 20:42・IP 属地贵州
Aegisaya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