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权国家为什么不利于创新?
- 406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null - 232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比如,《陈情令》红了,然后就出《山河令》,各种操做,一定要《山河令》压《陈情令》一头,要让龚俊红过肖战。为了让山河令红,真是费尽心机,有很多大V为山河令站台。而且,为吸引粉丝,宣传暗示说龚俊和张哲瀚是同性恋人。太炸裂了。——他们的操做令人费解,但真的发生了。这并不是某个企业的运作,在非常广泛的领域调动了非常多的人,平时从不看古偶耽改的大V、公务员、学者、公知全都在安利山河令,夸奖山河令,在各平台的发言带山河令的话题。
再比如,《隐秘的角落》爆了,紧随其后出了《沉默的真相》。沉默的真相在宣传角度上,开始是“和隐秘的角落一样的悬疑剧”(剧照模仿隐秘),稍后是“播放量破3(或破4)(附图片有播放量超隐秘等等)”,再后来是“剧情非常好,在某某方面胜过隐秘”,剧完结左右,是“最最优秀的悬疑剧”。后来,直到现在,在各种平台上,凡是提起优秀悬疑剧,绝大部分的宣传文都把《沉默的真相》排在第一位(或说成最优秀),而不再提到《隐秘的角落》。——这整个过程,怎么说呢,仿佛是一种减淡和涂抹,渐渐地,润物细无声地,把《隐秘的角落》从人们的记忆中抹去。好像不经意,其实很刻意。
多年前,有个动画片《虹猫蓝兔》,这是个民间工作室出产的动画片,一播出收视率就很好,播了不长时间,忽然被禁播了。说是“家长投诉”这动画不健康,小孩看了不好。这动画片的创作者们挣扎了一段时间,工作室经历艰险。后来,工作室易主,大部分原创者们四散离去,新人来到。这个时候,电视台忽然又允许播《虹猫蓝兔》了,可是,新的《虹猫蓝兔》非常无趣,收视率不复从前了。——现在的人都不知道了,这件事情当时有一定影响,小孩们很爱看那动画片,但媒体批评得也极其严厉。等到后来,新虹猫蓝兔播出,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索然无味,“家长投诉”也不提了。
……………………
能不被压下去的几乎没有。——他们的操作模式大概如此:替换、清除、涂抹、覆盖。在各个领域,在各行各业,总有那些痕迹存在着。我们仔细回忆,痕迹和碎片拼来拼去,渐渐还原了。
发布于 2024-02-08 14:18・IP 属地河北查看全文>>
uoml0dx7 - 3 个点赞 👍
这就不得不提一个众所周知的极权独裁国家所展现出来的创新力了,没错,我说的就是德意志第三帝国。
查看全文>>
赛博鹰 - 31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KIMI CHAIN - 21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夜神月 - 185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半目胜负 - 157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hhhhh - 14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春日 - 12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墨染 - 83 个点赞 👍
这题目下最滑稽的答案就是鼓励创新这个词
创新能鼓励吗?
理解什么是创新吗?
创新是宽容社会里民众尝试过后剩下的结果,创新是社会筛选出来的,筛选的意思存在了大量的尝试和失败。
留下来的才是创新
集权社会宽容吗?鼓励民众尝试吗?
鼓励创新,你咋不鼓励人进化尼?
集权社会鼓励创新和封建社会皇帝鼓励人权一样可笑
发布于 2024-02-03 18:39・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Jimmy仔 - 76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米兰又拿冠军了 - 2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BusRun - 17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左岸 - 13 个点赞 👍
我们很多人都知道
恩格斯有句名言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我们很多人未必知道
这种技术上的需要主要来源于何处
我斩钉截铁的回答是
竞争
唯有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公平竞争
才是滚滚而来的技术需求的最宽、最广、最强劲、最持久的不尽源泉
什么是竞争,或者说,什么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公平竞争的前提
当然非支撑平等、自由、民主、法治的体制机制莫属
这就从根本上证明了集权是平等、民主、自由、法治、竞争、创新的天敌
这就从根本上说明了为什么同等智商的英国人、法国人、意大利人、欧洲人,虽然在黑暗的中世纪一潭死水,但是到了市场社会却能让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似百舸争流
请看看什么是创新的个人吧
1、独立思考。一个专家、书本上怎么说他怎么信的员工,毫无自己的主见,学而不思,人云亦云,甘于充当专家和书本的传声筒、应声虫,是不可能有任何创新的。
2、强烈自信。缺乏自信的员工,自己不相信自己,“我也能创新吗?我能行吗?”,想都不敢想,创新从何而来?偶然有一点智慧的火花,稍遇同事的质疑,立马脸红得头都不敢抬,妄自菲薄。
3、藐视权威。创新者的心中一定不会给权威留有半点余地,科学面前有对错之分,无高低之别。凡事喜欢问个为什么,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问着问着,就问出一个亘古未有的创新来。权威的话可以听,但如果要让善于创新的人们相信,就必须拿出证据来,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不然,请站到一边去。
4、好奇心切。一个员工只有好奇了,才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学而不厌,苦思冥想,刻苦钻研,坐冷板凳,乐此不疲,持之以恒,才会在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后,迎来那百分之一的灵光一闪。
5、甘冒风险。创新,势必前面没有先例,势必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弄不好名利两空,赔了夫人又折兵。没有“大胆地想,大胆地闯”的大无畏精神,没有不入虎穴的勇气,焉得创新的虎子?
6、追求名利。林肯说:“专利制度是给天才之火加上利润之油。”我们不能指望一个食人间烟火的凡夫俗子会纯粹为了爱好和道德,而永葆创新发明的热情。
请看看什么是创新的环境吧
1、要平等。下下人有上上智,特别是在下下人所熟悉的小改小革、具体事务上、细节上,三个臭皮匠是可能胜过一个诸葛亮的。企业如果不能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哪怕是最基层的清洁工阿姨,下下人的上上智就没有有武之地。
2、要尊重。尊重员工的人格、尊重员工的首创精神。企业懂得要发自内心地尊重员工了,员工才拥有自尊、自信,才会迸发出创新的勇气与动力。
3、要自由。在员工没有背离基本方向目标的前提下,企业创新要全过程地允许员工自由地思考、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自由地进行自己的观察和研究。
4、要竞争。竞争出人才,竞争出创造。谁有才,谁新颖,谁贴近市场需求,大家比比看。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一溜见分晓。
5、要公平。不公平的竞争,真正的创新能手得不到任用、奖掖,得不到应有的功名利禄,不但无益于企业的创造,而且会严重挫伤创新能手的积极性,使创新能手大量流失,“此处不公平,自有公平处”。竞争务必要公平,公平主要靠制度,靠对制度的坚决执行。
6、要包容。包容不同的个性、不同的观念、不同的流派。包容员工的缺点、方案的不足、创新的失败。企业包容了,鼓励不同意见了,员工才能在一个宽松的氛围中,一身轻松地,无后顾之忧地,尽情地想,尽情地发挥。
如此的创新环境、创新个人相容于集权吗
水火不容
不共戴天
所以
当一个国家要晋升为创新型社会时
当一个企业要蜕变为创新型组织时
人在职场
要么管理别人,要么被别人管理
如果你渴望拥有《三阶梯管理》为你专门提供的,卓越管理者必备的五大核心能力
管理思维能力、管理统筹能力、管理诊断能力、管理聚焦能力、管理变革能力
如果你胸怀一颗勃勃的好奇之心
那么现在就来准确理解和运用《三阶梯管理》
三阶梯管理
现代社会的科技,经济正发生着日益迅猛的变化,数字地球、新经济浪潮在极大地改变着企业内外环境的同时,也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能否构建一个有序、开放、完整的管理系统,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快慢的关键。笔者认为:有序、开放、完整的企业管理系统应是制度管理、情感管理、创新管理的梯进与融合。
一、三阶梯管理是企业健康运行本身的需要
制度管理,以制度为管理的对象,旨在为企业建立简洁、高效的运行秩序。它是企业管理系统的基础,其要点在于一严二合理。所谓严,体现在制度的拟定过程中,要以严谨的态度深入调查,不同制度之间的逻辑关系要严密顺畅;体现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要严格有力,无高低内外之别。所谓合理,体现为制度管理要符合社会化大生产、市场竞争的规律,要遵循天理人性。严与合理是制度管理中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只有严,才能体现合理;只有合理,才可能做到严。
情感管理,以员工的情感为管理对象,旨在从人之常情出发,关心员工生活,努力为其创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增强企业亲和力。情感管理能有效弥补制度管理之不足,变消极为积极,化被动为主动,情感管理与制度管理相比前者为柔,重在“布恩”;后者为刚,重在“立威”。企业管理只有刚柔相济,恩威并举,方可使员工心悦而诚服。
创新管理,以创新活动为管理对象,旨在激活员工的创新潜能,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创新管理能及时调整企业中那些陈旧的、过时的条条框框,使之不断产生新观念、新方法、新产品,从而使企业在有序中含无序,肯定中有否定,稳定中求发展。
梯进的三种管理,各有其特定功能,仅有制度管理,企业将成为一潭死水;仅有情感管理,企业会成为一团乱麻;仅有创新管理,企业将失去其存在的根本。套用托尔斯泰的一句名言:成功的企业都是相似的,都是制度管理、情感管理、创新管理的协调一致。
二、三阶梯管理是充分满足员工需要的最佳架构
心理学家奥德费在马斯洛关于人的五种需要理论基础上,把人的需要压缩为生存需要、相互关系的需要、成长发展的需要三个不同的层次。笔者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梯进的三种管理与员工的三种需要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生存需要对应于制度管理;相互关系的需要对应于情感管理;成长发展的需要对应于创新管理。
首先,制度管理着眼于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市场竞争的规律,把单个员工组成工作流程科学合理,严谨有序的整体,大大增加个人、企业的效率与产出,使员工获得较高的报酬,满足了员工的生存需要。
其次,情感管理着眼于对员工人性的尊重,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营建友爱、祥和、快乐的家庭式氛围,满足了员工的相互关系需要。
其三,创新管理着眼于员工潜能的发挥,主张变革,宽容失败,鼓励员工大胆地想,大胆地闯,在企业创新中实现自我,满足了员工成长发展的需要。
三阶梯管理带给企业员工需要的满足是全方位、多层次的,积极向上者能在其中找到自我实现的舞台,而安于本职者也能心情舒畅地工作,可谓人人有希望,人人有笑脸。
三、三阶梯管理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
如果以恩格尔系数为标尺,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史划分为三个阶段,我们可以发现:高位的恩格尔系数对应于生存需要和制度管理;中位的恩格尔系数对应于相互关系的需要和情感管理;低位的恩格尔系数则对应于成长发展的需要和创新管理。
当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恩格尔系数处于高位时,大多数工人家庭收入微薄,其主流需要是生存需要,企业管理理论研究的注意力集中于制度管理,其代表人物和代表作是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法约尔的《工业和一般管理》。
当恩格尔系数处于中位时,大多数工人家庭的收入有了明显增加,其主流需要是相互关系的需要,企业管理理论研究的注意力集中于情感管理,其代表人物和代表作是梅奥的《工业文明史中人的问题》、麦克雷戈的《X理论-Y理论》。
当恩格尔系数处于低位时,大多数工人家庭的收入进一步增加,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诞生了,此时,其主流需要是成长发展的需要,企业管理理论研究的注意力则集中于创新管理。(温馨提示:制度管理不等于用制度进行管理;情感管理不等于富有情感的管理;创新管理不等于对管理的创新。)
编辑于 2024-01-07 13:20・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无名氏 - 8 个点赞 👍
也不完全是。就看是不是鼓励创新了。
如果创新能成为一种获得更好社会地位的方式,那还是会有一部分人愿意去创新的。
当年的苏联,其实就有很多能够创新的科学家。
当然,如果能走权力那条路,在集权国家,肯定会优先选择权力。就看创新是不是另一条还不错的出路了。
比如能有个革新能手之类的称号,然后可以评奖,可以分房等等。
到毕竟集权的需要,也必须统一思想,统一文化,从而统一三观。
那么在这个领域,肯定不会鼓励那么创新。
起码你的创新必须和主旋律一致吧。
但就算如此,以前的歌曲和电影,文学诗歌等等,也有点吧。
但确实不如非集权国家。
发布于 2024-01-17 07:36・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胖猫卡尔 - 7 个点赞 👍
5年前国内还有很多美元风投,现在几乎全灭
国家的对策是让银行顶上,发放贷款投入到国家认定的高新赛道上。
但是风投之所以叫风投,就是因为失败率高
比方说:投100个项目,5年后退出,其中95个是亏,4个小赚,1个大赚,但总账还是赚。
这和银行的模式先天互斥
而前两年的警惕资本无需扩张运动
使资本家们已经保守了很多,对新项目普遍兴趣不大,所以我对中国未来的创新能力略悲观。
但不管怎么说,过年前要开心要开心。
且听龙吟,遥遥领先!
发布于 2024-02-08 11:09・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草莓味可爱多 - 6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JOHN - 5 个点赞 👍
阻碍创新的并不是国家体制…
而是故步自封的人心!
你读读历史,无论东西方,君主制也好、立宪制也罢、大统领独裁也没差,人民群众从来不缺乏创造力,重要的是统治阶级如何引导这些创造力去到合适它们发光发热的地方,从来都和国家体制无关……
评论区多看看,所谓的故步自封不外如是。
编辑于 2024-02-07 12:49・IP 属地山东查看全文>>
酱油党首脑 - 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风吹蝴蝶 - 1 个点赞 👍
各有利弊,不可形而上学,一概而论。
所谓集权国家,是政府定追赶模仿目标,以全国之力创新,实行追赶战略。
追赶战略完成后,追赶模仿的目标少了,或没有追赶模仿的目标了,就会走向全民自主创新。
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客观演进过程。
发布于 2024-01-05 11:39・IP 属地重庆查看全文>>
lsx - 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古织 - 0 个点赞 👍
请问,宁说的这个“不利于创新”的集权国家:
是位于太平洋西岸(✓)
太平洋西岸的东亚(✓)
东亚中的东北亚(✓)
东北亚里有广阔的海岸线(✓)
一党执政半个多世纪(✓)
在互联网新能源人工智能等多个新兴领域落后时代“缺乏创新”还保留着【君主制度】的【日本】吗?
发布于 2024-02-05 14:12・IP 属地陕西查看全文>>
华孙杨张合体无敌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乌合柯基 - 0 个点赞 👍
不是所有领域的一切创新都会被压制,但不代表压制就不存在
就拿人工智能来说,在当前政策环境下,国内那几家能用什么材料训练,能进行什么尺度的问答?
更何况还有茅台院士这种奇葩现象
知识暴力财富是权力的三要素,不受掌控的新知识必然是对旧权力的威胁
编辑于 2024-02-09 02:23・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低配版海灵顿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Aba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