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买口红,他们说口红效应,经济下滑。
中国人买手机,他们说手机效应,经济下滑。
中国人开始买新能源汽车了……
……
中国现在有意无意的,正在走向一条全新的老路。
全新是指,在近几十年来的,关于经济发展的金科玉律,一直在中国失效。但因为中国在世界经济上属于附属地位,所以一直被认为是暂时的、不可参考的“例外”。所谓经济学家,包括知乎大V,信奉的还是那种经济要发展,就要有一定浪费,就要合理的通货膨胀,就要提前消费,就要消费额度升级,就要举债发展……
虽然历史无数次证明,这是一种周期式的,频繁崩溃的理论,但他们依旧坚信不疑。原因很简单:无论怎么崩溃,最顶端的资本家都是赚的盆满钵满。
当然,这个情况下,也不是没有人在寻求解决方案。最常见的就是制造“风口”,科技发展是风口,新技术是风口,炒概念也是风口。团购、共享经济、VR、AR、AI、虚拟币、区块链、元宇宙、ESG、新能源……甚至疫情……真的假的,虚的实的,好的坏的,都是风口。
通过风口,提振信心,延期危机爆发。
对,信心,这玩意唯心的很,所以只能延期,不能杜绝。当经济真不行的时候,怎么提也提不起来的。
但是中国人不习惯,那怕是听了几十年美国老太太买房的故事,还是不习惯。房贷这东西,一直是扎在中国人心里的一根刺。借贷消费更是不肖子孙无良浪子的行为。
官方自己也混乱的很,一方面鼓励消费鼓励借债,一方面把小贷作为不良记录……搞什么消费券……其实就是官方本质上是不相信举债消费是有利于经济的,但又说不出所以然,要不然全世界几十年经济发展怎么解释?何况各种经济学家、咨询机构、智库都在反反复复的灌输,要举债,要通胀,要发展……
别管怎么的,先发展吧。攒产能没错吧?卖给美国,一样是发展。开始攒产能。攒着攒着,又发现有点多,全世界都买不下了。又碰到疫情三年,看是意外实则必然的经济下滑期,欧美大老爷们买不动了,怎么办?
凉拌!
理论上,或者几十年世界经济史证明,那就是产品滞销、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大批民众流离失所……但是没发生。
因为中国,甚至全世界走向了那条本来理所当然,在现代经济理论下莫名其妙的“老路”:产能上去,成本下来,价格下降……
买不起贵的,买便宜的啊,质量还一样,随着时间推移还在更好。
这不是理所应当的么?当然,不是,在过去几十年中,企业要发展,要追求所谓“超额利润”。我们不提“资本追求利润”这个本质事实,只说表象上,债务是有利息的,借1元要还2元的,那么额外一元哪里来?
当前解决方案就是,使劲借钱,使劲花钱,使劲赚钱。全世界的钱滚动起来,现金流的意义大于现金,消费大于存款。现金流追得上债务,就赢。
所以要消费升级,东西要涨价,消费者要借更多钱来买,不买大家一起死。因为消费者也是生产者,也指望自己生产的东西高价卖出去,好回收资金偿债。
多么美好的循环啊~除了债务涨的比通货膨胀快,没别的毛病了。很简单,如果债务利息比通胀低,那么借债的就是在做慈善。
但是中国的拧巴,把这个循环打破——卖不出去,降价吧。
以前卖到十块八块的东西,1元一件,3件包邮……
这才是消费升级——老百姓以原先的价格,或者更低的价格,买得到更好的产品。
而不是,要多花钱才叫升级。
不用举债,不用什么“超额利润”,通过劳动付出,就可以轻松维持生活。
当然,必然有念经派来反驳我,什么经济发展要适度膨胀之类自己都似懂不懂的话。这也是我对念经派最佩服的一点:在事实面前,也能叨叨叨叨的念无数的经。反正你经济下滑,你要崩溃,念了几十年了,明明世界发展和他们说的相反,还在念。我都怀疑念经派都是目光长远越千年神启派,说的都是千百年后的大预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