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4个

请列举出十三世纪欧洲超越中国的任意一个方面,任何方面都可以?

duke
12个点赞 👍

嗯,眼镜的发明算不算呢?阿拉伯人哈桑·伊本·海瑟姆(Al-Hasan Ibn al-Haytham)`最早提出平滑的镜片对视力障碍有帮助的人,但很可惜他没有实验就已经去世了。

直到13世纪末在穆拉诺玻璃厂的玻璃成功地取得了重大突破,比萨的亚历山德罗·德拉·斯皮纳修士(卒于 1313 年)第一次磨出了两个凸透镜,将每个凸透镜放在带有轴的木制环中,并用铆钉连接。标志着眼镜的诞生。当然另一种说法是:第一副眼镜是在1290年左右在在意大利(比萨)制造的,使用的都是穆拉诺岛制造的高品质玻璃。无论是哪个说法到1306年之前不到20年眼镜都已经发明;修道士佐丹奴·达·比萨(Giordano da Pisa,约1255-1311年)1306年2月23日的一次布道中写道:“自从发现制作眼镜的艺术以来,还不到二十年,这种眼镜可以使视力良好......而且时间太短了,这种以前从未存在过的新艺术被发现。...我看到了第一个发现并实践它的人,我和他交谈。

中国的眼境最早有明代崇祯初年(公元1628年)、苏州的孙云球通过自主发明,标志着中国自主验光配镜的开始。

当然,题主如果是下面这个流派的话,那就当我什么也没说。

马可波罗(1254年9月15日—1324年1月8日)1295年末从所谓的“旅居小国”回到了意大利。

另外,不要将放大镜视为眼镜,在中文里这是两个词,我国的放大镜最早可以追溯到北宋以前。

还有与光学镜片的发展无关,用于保护眼睛的“太阳镜”,其没有任何矫正特性。 例如,12世纪的我国使用的烟熏石英的平板,以及因纽特人用来保护眼睛的雪镜。


这里我也补充一下眼镜是个舶来品的史料。明清的人都一致认为眼镜是个舶来品。

如万历末年的《东西洋考》:华夷考曰:大如钱,质薄而透明,如琉璃,色如云母。每日力昏倦,不辨细书,以此掩目,精神不散,笔画倍明。出满刺国。叆叇乃轻云,貎如轻云之笼,日月不掩其明也,若作暧曃亦可。清朝的赵翼《陔余丛考》中说道:“古未有眼镜,至有明始有之1。还有画家迮朗的《绘事琐言》:人之有眼镜,来自西洋,始于明代,制不甚古也。

而我国最早的眼镜记录是在明宣宗朱瞻基时期。胡濙(ying读二声)1被赏赐了一副;这副眼镜被胡濙之子胡豅(long读二声)保留了下来在家里供着。并在后面在张宁(字靖之,个人信息详见明史张宁传)考上进士之后去拜访胡豅时被记录在了他的《方州杂录》中:尝于指挥胡豅寓所,见其父宗伯公所得宣庙赐物。如钱大者二,其形色绝似云母石,类世之硝子,而质甚薄,以金相轮廓,而衔之为柄,纽制其末,合则为一,歧则为二,如市肆中等子匣。老人目昏,不辨细字,张此物于双目,字明大加倍。近者,又于孙景章参政所再见一具,试之复然。景章云,此良马易得于西域贾胡满刺,似闻其名为叆叇。此二物皆世所罕见。

而且在明朝的时候眼镜相当的贵,价格堪比一匹马。“惟一镜之贵,价准匹马”-孙承泽《砚山斋杂记》。掌詹事府事、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的吴宽在获得友人的眼镜的情况下还专门写了《谢屠公送西域眼镜》来感谢他,这也侧面的印证了眼镜的昂贵和产地。

编辑于 2023-12-28 21:35・IP 属地广东
老白金健康品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