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2023年又有部分学校等单位倡议“不过圣诞节”?
- 1023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Consulo.Enoch - 604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不仅倡议,那位姐姐还公然说出了“不是平安夜,而是长津湖胜利”。
我觉得有些东西是完全看不得人民快乐的,建议成立一个哭丧办公室,指导各个节日的哭丧行动,毕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打了那么多年,哪天还找不着个坟头呢?
当年还是解放的不彻底,要不东南某岛哪有除夕假期放?
看得出来大家很想表达,也看得出来有些东西见不得人民表达:我收到30 comments notification, but only 4 of them are visible, 憋问窝威肾么硕硬鱼,印伪窝把zhei狙话发在瓶轮区,细桶题醒窝“该瓶轮郑在肾盒中”。
那我偏要说:
#不仅要成立哭丧办
怎么着?
#还要在特殊时间成立专项领导小组!
嗬!都有哪些特殊时间啊?
#好比说啊,春节。
哦,那是团员的日子啊!
#就得成立春哭办。
啊?春节也哭丧啊?那要是中秋节?
#秋哭办!
那立夏和冬至就是夏哭办和冬哭办呗?
#没错!
那儿童节?
#儿哭办啊
妇女节?
#妇哭办!
我听明白了,那母亲节父亲节就是妈哭办爹哭办呗?
#嘿!是个好苗子,加入我们吧!
你拉倒吧这什么呀?!合着过节都得哭丧着脸呗?!
#哼,过节?岂止,我们还有哭丧突击月,大哭三十天呢!
什么玩意?哭一个月?这不整个一有毛病吗?凭什么呀?
#哎,我们可是有原因的啊。
这还有原因?你跟我说说,一月,新年开开心心的,为什么哭?
#一二八事变!中国人能忘了这个?!
……哦那是有点道理啊,那二月呢?
#徐州会战开始啊!那多少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啊这你不缅怀?!
……那,那成,那三月呢?
#三月?三月那溥仪到的长春,那伪满洲国不是国耻啊?你好意思笑?
嘿!你这意思全国搁这哭一整年?
#哼,全国?不止!我们还要哭出亚洲,哭向世界!
上外国哭去?!人理你吗?
#他不理归不理,咱哭咱的啊!
你倒说说去外国有啥哭的啊?
#你比方说吧,韩国。
哦这离得近,这为什么?
#他们过lunar new year,还放假!我们火速成立韩哭办!
……说得我都想哭。还有呢?
#再比方啊,美国。
这个远了,这为什么哭呢?
#他们搞封锁,封锁啥咱就自己搞出来啥,不仅自己吃大亏,还促进咱们进步。这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行为必须抗议,我们哭死他!
那老美那么笨,对咱有好处的事你去哭啥啊!他全封锁了咱们偷着发财不更好吗?
#你你你别管那个!我就哭!我吊他家门口!
这不流氓吗这不!我说啊,您还是干点正事吧,该好好过日子过日子,该哭的时候再哭!
#不是,我,我……我实话跟你说吧!
怎么了?
#该哭的时候不让哭!
嗨!
编辑于 2023-12-26 00:10・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张靠谱 - 541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青山精神病院主任 - 471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我们就是要过圣诞节,就是要庆祝苏联解体。
新自由主义者从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让极拳主义瑟瑟发抖吧,新自由主义的希望终将照亮砖纸黑暗的天空!
发布于 2023-12-24 19:24・IP 属地山东查看全文>>
来电的五十万 - 258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你好 - 246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布知道 - 176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我记得往年他们抵制圣诞节的时候 ,他们会顺势“引导”学生改为庆祝第二天来对冲。
我想,要是圣诞节第二天这个节真在学生当中流行起来,互送礼物的时候将会是什么画风。
我没有删评论,一个都没删
编辑于 2023-12-24 14:47・IP 属地江西查看全文>>
兵王洪金宝 - 170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lionheartxj - 124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言几时 - 116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双手赞成学校的做法,中国人过什么洋节?
抵制洋人文化就要搞得彻底。我建议把某些德国蛮夷的思想文化和宣扬这些德国洋人思想的教众一并踢出校园!
中国人就是要有自己的文化自信!
编辑于 2023-12-24 10:12・IP 属地德国查看全文>>
多次婉拒坂道美琉 - 72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圣诞节这玩意,本质上确实有宣扬宗教的原罪——你承认不承认,这玩意就是存在的。
但为什么年轻人都去过圣诞节、万圣节、情人节这种洋节?难道过圣诞节的年轻人都是信教的?显然也不是。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人们需要放松,需要狂欢。资本借机需要引导消费。
而中国现有的节日——传统节日和政治性节日,又恰恰填补不了这个需求和缺口。
先说传统节日,在当下,越强调“传统文化”,传统节日里的“仪式感”——其实也就是封建枷锁,就越浓厚。
一到逢年过节,无论在哪,都得参加一堆好的坏的,有的没的聚会,听一群年八辈子见不着一次的人扯些没用的淡,干一些平时不愿意干又不得不干的活,打一些没什么营养的祝福电话,发一些没什么意义的信息,吃一些自己本来不愿意吃但又不得不吃的“节令食品”——这种东西由于传承自物质匮乏时期,往往高糖高油,口味也已经不符合现代人的习惯了。但是在封建枷锁的制约之下,你必须得吃,必须得喝,不然不仅会被家长视为不懂礼数,还会被“文化人”批判为“数典忘祖”。
而圣诞节之类的洋节,他就不存在这个问题,首先外国的规矩管不着中国人,没人会因为过圣诞节你家里不摆圣诞树就骂你“没文化”。其次,过这种玩意,大多数人还是跟投脾气的人在一起,父母、亲戚大概率是不会参与的,也不用给领导老师朋友同学打电话发微信送祝福。这就大大减少了节日的“枷锁”性质。还是那句话,资本主义的“洋节”虽然有一万个不好,但比起封建主义残余来说,它还是有其进步意义的。
再说政治性节日,现在也慢慢消退了“节日”的本义,而增加了过多的形式主义内容。过个五一七一八一十一,得组织大合唱和演讲比赛吧?过个教师节护士节记者节,得写个发言稿,参加各种表彰大会当观众吧?这么一来,节日的“福利性”逐渐消退,而为了特定的节日增加的工作量,反而加大了工作的成本。而洋节在这个方面也没什么讲究,除了某些靠洋节营销的商家之外,没有谁会因为洋节增加额外的工作量,也没那么大的压力。
所以说,虽然你有一千个一万个理由反对“圣诞节”及其他的洋节,但你不可否认的是,在当下这个时代,在传统节日和政治性节日与人民群众的诉求实际脱节的时代,“洋节”的生态位是不可取代的。即便没有圣诞节,没有万圣节,人民群众和资本也会创造出什么“520”“618”“双十一”等一系列节日。这玩意,靠“倡议不过”,是堵不住的。
那怎么办?难道就给“洋节”跪了?
跪是不可能的,但“倡议不过”之外,也得有点别的策略。
整体上来说还是几个办法:
其一,移风易俗,顺其自然,给传统节日一点改变的空间,别总从“文化”“孝顺”等封建残余的角度扣大帽子。比如对端午节不吃粽子,中秋节不吃月饼,春节不走亲戚不访朋友的行为,多一点宽容。有了选择的自由,才能让人更有参与感。比如答主所在的城市,这几年就逐渐有很多人端午节不呆在家里吃粽子,而是选择呼朋引伴去郊外烧烤露营,这样一来,才能从“洋节”那抢市场。
其二,推陈出新,因地制宜,鼓励和创造一点“新节日”。实际上这类的事情,新中国建国初期是搞过一些的。譬如1966年7月16日教员畅游长江后,很多地方就把7月16日设立为“畅游长江纪念日”。在答主所在的城市,这一天,全市的中小学生都带着吃的,来到江河边上,观看由市总工会主办的游泳锦标赛。参赛的选手也都是各大企事业单位的游泳健将,这才是全民的盛大节日。最近几年,很多城市也自己搞什么“马拉松”“徒步节”一类的活动,这也完全可以将之“全民化”。但不能靠从国外请一堆“国际选手”拿大奖,让市民当陪绑的。而应当提升大众的参与感。
其三,适当增加一点全民假期。多放两天假,其实死不了人,但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比如现在的春节总共就七天假,其中还有几天是“拼”出来的,“拼”出七天假,回家完成一大堆规定动作,能不引起反感?但如果多放几天,那么就能给更多的人在“规定动作”之外安排一点“自选时间”。譬如三十初一初二初三忙家里,初四初五走亲戚,初七初八初九就可以自己歇歇,或者做点别的事情。说白了,现在的劳动者群体已经和过去不一样了,大家都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甚至很多都上过大学,放了十几年的寒暑假,已经形成思维定式,工作后对假期也肯定有更多需求。堵不如疏,顺应群众呼声,也可以增加一些与“洋节”分庭抗礼的资本。本土假期放多了,人民群众的选择多了,抵制“洋节”才更有底气。
以上。
发布于 2023-12-23 23:39・IP 属地黑龙江查看全文>>
王左政 - 63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MasterChief - 46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前几天我闲来无事又去翻那些比我年纪还大的老歌,正好翻到1990年亚运会宣传曲《亚洲雄风》。
在歌曲MV中,女歌手韦唯依次身穿旗袍、和服、纱丽、藏袍等亚洲各民族服饰出场,背景中闪过的是长城、富士山、泰姬陵、吴哥窟、天守阁、巴比伦古城等亚洲各地景点,面容稚嫩的刘欢在演唱的时候,背景中安塞腰鼓紧接着就是韩国击鼓表演……
这在现在看来是难以想象的。
中国办亚运会为什么要展示别国文化?
还敢穿和服?扒下来!不应该在日本代表团入场时全场静音把掌声都收起来么?
韩国鼓是什么档次?都是偷来的,敢和安塞腰鼓并列?——放在现在,大约满是这种争议吧。
可在当时这个MV就是那么理所当然的出现在了全世界人们面前。
04:46在我看来,那是一种四海一家的气概,是出于上升期的国家与人民自然而然的开放自信与包容。
在那之后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截至2012年,中国通过三十余年的高速发展,已经成为了超越日本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那个时代,我们能在电视上看到《数码宝贝》和《七龙珠》,大人们则守着央视八套追《蓝色生死恋》《人鱼小姐》和《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再往后有了电脑,长大的我们甚至可以与日本二次元一起同步追《FateZero》。
那是一个中国张开双臂拥抱世界的时代,人们从漫长的寒冬走出来,或许不免各种波折,但人们还是相信,未来会有更美好的生活,会有更多的自由,会有无穷无尽的新鲜玩意在前方等着我们。
然而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
开放包容自信,热情进取积极向上的时代,随着漫长到似乎看不到尽头的快速上升期一起,过去了。
现在的我们,更多是自卑与自负纠缠在一起,既要强调文化输出体现优越性,又要对外来文化严防死守保持纯洁性,国门以外皆是仇敌,他们是蛮夷,他们是威胁,他们是诱惑,他们是不可控因素。
那个时代,终究还是过去了。
可我依旧怀念它。
我们亚洲,树都根连根
我们亚洲,云也手握手
四海会宾客,五洲交朋友
亚洲风乍起,亚洲雄风震天吼编辑于 2023-12-28 01:55・IP 属地天津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曹哲 - 39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星之彩 - 29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在不给大家过圣诞节的同时,我也建议取消五一劳动节
我有两点理由
1.五一劳动节是1890年,为了纪念芝加哥工人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而被警察武装镇压的干草市场事件,而设立的
纪念美国人,罪不可赦
2.五一劳动节设立的初衷是为了鼓励大家追求八小时工作制,这显然不符合中国国情,违反社会主义奋斗精神
发布于 2023-12-24 22:53・IP 属地美国查看全文>>
awsioncvqawhnqwf - 23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无畏上将高尔察克 - 16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中国人民真是苦难的民族,几千年过去了,好不容易过几天好日子,就是不行,简简单单的快乐开心,就是不行,非要沉痛,非要苦难,非要脸扭在一起眉头锁在一起才算是中国人民。
中国节日,都和“任务”勾挂,要家庭聚餐,要扫墓,要登高,要走亲戚,这些事情累不累的不说,中国大城市里基本都是外来拼搏的年轻人,要过节还要回家,短短的假期来回通勤就用掉一半,浑身疲惫不堪,更别提今年除夕都不放假。
年轻人在社会里工作压力这么大,读书压力这么大,目前就业情况还这么严俊,借个由头,无论是万圣节也好,圣诞节也罢,轻松一下,放松一天,怎么就不行?什么道理?!
怎么就不能看着人民开心一些?如果觉得我们文化输出搞不过别人,那是你们能力不行,水平差,自己去反省去!别回来拿自己人民出气!深井冰一样!
编辑于 2023-12-24 18:18・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早月先生 - 4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文化、文化,说到底,就是以文化之。它天然包含春风化雨、耳濡目染的要求,天然排斥说教、灌输和强制推行,因为后者既不符合传播规律,又违逆人文精神。
早在2016年光明网平已经就“抵制洋节”的问题作出深刻评述,摘录如下:
过洋节还是过土节的争议由来已久,其文化符号意义也被反复解读,但还很少听说有哪个部门、哪个组织以强制性的手段,要求成年人“弘扬”哪个节日、排斥哪个节日。因为这当中有个最基本的判断:一个成年公民没有权利决定自己怎么过节么?如果有部门或组织能强制普通公民怎么过节、过什么节,也会有部门或组织强制安排一个公民的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无论出于何种善意的目的,这种强制行为本身都是恶的手段。
文化、文化,说到底,就是以文化之。它天然包含春风化雨、耳濡目染的要求,天然排斥说教、灌输和强制推行,因为后者既不符合传播规律,又违逆人文精神。而想要以逆反人文精神的方式达到弘扬文化的目标,不啻缘木求鱼,只能起到完全相反的效果。传统文化居然需要以禁令方式“弘扬”,这不是弘扬,而是矮化;不会展现出其吸引力,只会让它变得面目可憎。
代入角色想一想,被强制坐在教室里看宣传片的90后年青人,面对“谁过圣诞就处分谁”的禁令,该有怎样不情愿;面对将圣诞节上纲上线为“抵御西方文化扩张”的宏大叙事,该有怎样的疑惑甚至反感。这种略显蛮横的教育方式似曾相识,在过去二三十年中不断地显露出其弊病,已经成为了教育改革的对象。但其惯性却显然强大,在过不过洋节的问题上又一次显山漏水。
既然过不过圣诞节可以上升到“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抵御西方文化扩张”的高度,那么这个话题也可以往大了说说。逢“洋”就极端敏感,见“西方”二字就想到文化对峙的思维,和“吃牛排就变成牛”的逻辑是一样的,是把狭隘当自信,把保守当自觉。没有开放性的态度和内容丰富的文化互鉴,无以谈文化自信;没有对多样性文化的基本理解,无以谈文化自觉。如果靠非此即彼、二元对立的思维就能解决弘扬民族文化的问题,那恐怕闭关锁国的清朝做得是最好的。
自信,最起码是不紧张。历史上,中国文化曾数次成功吸纳义理构架已经非常成熟的外来文化,变为本民族文化的新的激发点。它如江河奔流,自有强大的势能和弹性,不会因为有了几个洋节就抵御不住“西方文化扩张”。因此,不必下“禁过圣诞节”这样的文化臭棋,这才是在小看中国文化。
时过境迁,没想到中国文化在某些别有用心之人的“抵制”下,越发的“不自信”。
发布于 2023-12-25 17:46・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黄栋 律师 - 0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低配版海灵顿 - 25 个点赞 👍
义和团的魔爪都开始伸到校园了,可悲
查看全文>>
吃吃 - 1 个点赞 👍
好,那我们知道……
今天是2023年12月24日……
不对!2023年是公元纪年,是西方的!你这个日期是阳历,也是西方的!
那……今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75年11月12日
不对!1234567890是西方引进的,我们要文化自信,不能用这些西方数字!
那……今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五年十一月十二日
事实上,“人民”这个词是由霓虹国引进的……你不能用!
那……今天是十一月十二日,总行了吧?
呃……好,然后?
……礼拜日。
不行!礼拜日是……
那是什么?
事实上,我认为……你只能说“日曜日”。
……
……
要不我们还是过圣诞节吧。
好,Merry Christmas!
查看全文>>
computer - 1 个点赞 👍
换个思路就行,圣诞节其实就是耶稣的生日,根据基督教理论,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那其实也就是上帝的生日,上帝是什么,是最初的神,那么相当于是原神,也就是说我们庆祝的不是圣诞节,是原神节。
查看全文>>
知乎用户 - 1 个点赞 👍
倡议不过圣诞节只是倡议而已,爱不爱管是个人的事情。这种事情其实对于现在的人来说,不需要过多的强制。每个人的都有自己的活法。也不要把圣诞节说的那么无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别人之上。学校要做的事情是应该教书育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让学生们学到知识。学校是一个教书育人的地方,希望把精力放在专业知识上和专业理论上对学生严格要求。至于过不过圣诞节没有强制性的要求,不需要过多的干预。
查看全文>>
阿谦 - 0 个点赞 👍
至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在冬至平安夜吃羊肉汤的习惯。北方吃羊肉饺子南方喝汤。。。
查看全文>>
神去 - 0 个点赞 👍
除夕呢?我除夕呢?
人民大众喜欢的,你算老几?
查看全文>>
凉月夕梓 - 0 个点赞 👍
学校是关于意识形态的常规教育罢了,但商店酒吧这些地方装饰倒是非常精致,也不见得有人管
看来还是经济发展最重要
查看全文>>
守无 - 0 个点赞 👍
重点是替代他,比如庆祝冬至,元旦之类的。
先削弱其影响再倡议不过圣诞。
然后找原因,即为什么圣诞节在现在有了影响力,而之前没有?
应该是前几年商家借助商业活动推广圣诞节,缺乏行政限制。
玩坑的人挖坑,最后要别人填。
查看全文>>
冰雨 - 0 个点赞 👍
原本中国对洋节执宽容态度,但洋人却把宗教私活(看看韩国洋教的疯子们)带进来,且中国的慕洋犬和卖身投靠的傻白甜越来越多,中国才醒过味来,说实在话,已经有点迟了,但还来的及。
查看全文>>
涟泓 - 0 个点赞 👍
圣诞节,是庆祝耶稣诞辰的日子。
(1)不是本土节日,本土抵制,理解。明年、后年也会有。
(2)宗教节日,目前我能想起的国内全民认知的就这一个,不知道有没有宗教因素考虑。
(3)我本身不过圣诞节,提倡也罢,反对也罢,只要不强制,我都可以,又没有假。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所以真没有其他事了吗?禁不禁枪、工业王冠、5670美元,这些问题没得聊了吗?查看全文>>
痞尊 - 0 个点赞 👍
我特别特别想看到你们好好的听取、吸纳、整理、规划、落实:如何让中国人过好自己的春节!
我们不是想过“圣诞节”,它又不放假,你们是不是应该想想为什么大家想在“这一天”给自己的精神放个假?
天天说文化自强,连春节都越来越没年味,春节晚会除了玩梗就是包饺子,有没有好好想过过节的背后是文化输出
查看全文>>
周一下午六点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