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甚至是游戏人,甚至是圈内一些自诩资深的人,对这件事表现出的盲目乐观态度就像一个14岁的青春期初中男生,以坚决不人云亦云来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
首先,相当一部分人说这这个文件对行业、对玩家群体是长期向好的。
呵呵,我们首先不排除这个可能。
那么既然大家都在广泛批判游戏行业的病态,看来也承认这个行业处于瘸腿、畸形的状态。
这个文件就相当于对一个曾经断腿、正在做恢复训练的跛子说:
“你怎么每天就走2000步啊,太不健康了!你得跑起来啊!虽然你现在跑起来就会不停地摔狗赤石,但是长期来看跑步不是对身体有益的嘛?我这是为你好。”
不知道这从业者明不明白,步子迈大了,容易扯着蛋?
你也是游戏行业的一员,你觉得你听过见过的那些同行,他们是为什么失业的呢?有多少是老板撤资?那么这一个直接指导商业行为的文件是会让更多老板跑路还是让他们欢呼政策春天?
噢,可能你觉得这是让垃圾资本清出,让良币驱逐劣币。
那么在版号之后又一次拉高对初创公司的门槛限制,受益的到底是广大对精品游戏心向往之的精兵队伍,还是已然割据市场坐吃利润的庞然大物呢?
很多老板不懂游戏,即使懂,也改变不了他是资本拟人化的本质。既然林子里传来了枪声,他就必然要飞走。
我想问问这些同行,你怎么知道被撤资的那个团队胎死腹中的产品是换皮传奇还是未来的国产精品?
想要一个精品,就要接受市场上有99个垃圾。
好莱坞一年拍几百部电影,仅2成水准制作,不足20部大卖作品,叫号又叫座的电影更是凤毛麟角,传世之作那是可遇不可求。
一旦经典作品出现,就能在影史上留下他自己的痕迹,给广大影迷留下美的感受,吸引更多天赋横溢的制作人员加入这个行业,形成正向循环。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你要让这个行业的人有饭吃,有钱赚,才会不断有人才资金涌入,好的作品是杀出来的,不是发文管出来的。
提到游戏,玩家总是艳羡国外3a,对国产游戏痛心不已。
但玩家与游戏制作者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结果就叫市场。
倒退二十年,我们曾因为一纸禁令在生产端扼杀了主机游戏发展的机会,又因为这20年的人口流动、高房价、高工作强度,在消费端消灭了年轻人的客厅。
玩家需要的不是游戏,他是个人,他需要的只是放松。
这些同行,你们在城市cbd里拿着高薪,以你白领的姿态俯视众生。你有没有思考过那些玩家,那些皮下是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小个体户、工地体力劳动者的玩家,他们的需求?
你如何确定商业模式更改之后,这些玩家是会转向你所谓的精品游戏,3A游戏,而不是反馈更短平快的短视频?
最后。
文章的内容不是最可怕的,文章本身才是最可怕的,是不能展开论述的(这也能体现出游戏制作的第一大高山:内容限制)
文章代表了不确定性,代表了随心所欲,代表了大手一挥,代表了予取予求。
而我们这个行业是市场经济的代表,需要的是规则明确,需要的是充分竞争。
可以说文章一出,不看内容,便已经是对行业信心的一种打击了。
而那些仍然天真,仍然抱有希望,仍然感动于雨露天恩的人。
我只想说
多学学经济与政治,对你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