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我们还可以说「人生是旷野」吗?
- 13 个点赞 👍
2023是艰难的一年,工作压力、肩胛骨摔伤、腰肌劳损,再到圣诞前感冒,但无论多么艰难阿尔卑斯都是我要来的地方。去年圣诞才第一次滑雪,今年直接“揠苗助长”。23号从荷兰到瑞士再到法国再大巴到营地已过凌晨,一路的颠簸让我下车就要吐了。第二天调整了状态适应雪具,第三天背着雪板就上山了(对,就是菜鸟的我就直接上山了)刚开始核心控制不好我连摔了好几次,并没有气馁:任何事都没有真正准备好的时候,都需要实操中总结经验。滑了两次绿道后就上了蓝道。
作为新鸟去年还是儿童道,今年直接揠苗助长苟延残喘上了山 就是这个蓝道 28号一早出发到下午3点,从海拔1850来了7个来回,3:40开始最后一次滑行,这次红蓝混道。滑了1/3时已经有点体力不支,突然发现前方是一个很陡的坡,加上视野开阔右边有悬崖,严重的恐高症让我产生巨大的眩晕感,刹那间我感觉自己的心态和体能如果滑下去会有危险。想起爱我的父母,快要实现的理想,那些未完成的心愿,本能在说:不能往前冲。于是我在距离下坡还有2米的地方故意倒下脱板,脱板时很恐惧,但我告诉自己,山坡陡峭,上去很难,下去会更难,必须往上走。
站起来后我扛起两个1米6的板子往上爬,坡很陡,雪道旁边的雪差不多到膝盖处深,笨重的雪鞋和板子让我逆行往上非常艰难。为了稳住重心,每走一步都会把脚重重的往雪里插并把身体贴近雪面,告诉自己先插右边的雪板,迈右脚,再插左板,再左脚,再右脚。眼看着人越来越少,天开始变黑,暗示自己要忘记山有多高,忘记背后的危险,只有一件事:只往前看,不要慌,走稳每一步。翻过一个坡以后,只穿了一件速干衣和滑雪服的我已经大汗淋漓,体力不支。但不能停,停,会加重恐惧和眩晕,就这样翻了三个坡到了缆车点,发现已经停运了,黄昏中环顾四周发现这么大的雪场一个人都没有。体力不支、恐高和低血糖带来的眩晕让我非常无助,我不敢坐下来休息,一是担心再起来时直立性低血压会直接晕过去,二是天越来越黑,再耽误下去我会看不清下山的路。如果打救援电话,等待的时间会加重我的恐惧,天黑、寒冷和体力不支或许会更危险。于是,我再次上板,准备滑下去。
开滑后,一路上我都在默念:你一定可以,你为了克服恐高完成了蹦极跳伞,不再是曾经因为恐高晕倒的女孩,怕水的你在不会游泳的时候就去潜水,去年还在地中海打卡了游泳和冲浪,从山区支教到一个人跑了十个国家,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出国留学,在面临利益和考验的时候仍然坚持本我,你真的非常非常勇敢。就这样一路给自己打气,在已经分不清蓝绿红道的标杆中一路下山,离终点还有一千米的时候我看到闺蜜和她老公在终点等我。内心的感动已经战胜了恐惧,加速度下去,终于,我在一片金色霞光中到达目的地。好友也帮我留下了今年的年度照片
被放大N倍我背着板子往上爬的照片 我从最后一个坡冲下来 到bus站天色已晚,朋友在旁边说他们都打算呼叫救援了,突然看到了我衣服上的荧光出现在最后一个山坡。
玫瑰色的黄昏中我上了巴士。在车上,回想过刚才的经历,怀着对大自然和生命辽阔的敬畏,我无声的流泪,哭不是因为懦弱,而是没有任何语言和方式表达我此时的情感:我又一次战胜了那个胆怯的自己。
今天早上,我又在朝霞满天中再次上山,这次是更高海拔的2000,完全不了解路况,路也更窄,但我已不再害怕。途中摔了4次,被撞倒1次,再爬起来,穿过山谷,小镇,溪流和松林,阿尔卑斯山的美好尽收眼底。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我们改变不了,但我们能改变的是我们的心态。回望过去的十几年,全是漫长的痛苦和煎熬,没有一次突破不是逆风飞翔。其实不是为了战胜高山,而是请这些“高山”来帮助你战胜过去的自己,然后收获一往无前的勇气。
无限风光在险峰,惊险的一天也捕捉到了七彩祥云和日月光华。
23年最后一轮满月 将要落幕的满月 七彩祥云 漫天朝霞 花了一下午徒步阿尔卑斯 从半山腰环形绕到2000 赶在落日前徒步上山到公路尽头,沿途找到了好几个最佳观景视角。今年的雪比去年大且厚,路上几乎没啥人,碰到了两个跟我一样的独行背包客,估计也是为了完成心中的朝圣。走了两个多小时,就为了看一眼夕阳斜斜洒在阿尔卑斯山脉的景象,阳光穿过松林,雪山的光影格外好看,无法用镜头捕捉到它的美,就静静的享受这份大自然带来的庄严和静谧。
这上面的脚印有我的 第二次完成阿尔卑斯徒步朝圣 新的一年,加油!
发布于 2024-01-01 19:29・IP 属地荷兰查看全文>>
盐小姐不吃盐 - 9 个点赞 👍
人生不是旷野,而是典中典
这句话的全句是:人生是旷野,而不是轨道。
不过由于概念的多义性,导致三位老师后面的回应本身是从隐喻结构去重新解释的。
刘艾奇说,人生是海洋。
熊浩说,人生是地球。
沈奕斐则说,旷野这个说法背后有一个有一个港湾或家的存在,才让旷野具有了美感。
然后讨论很自然地转向了旷野和月光哪一个更容易寻找上。
如果是站在一种建筑学的角度出发,月光和旷野可以被认为是同义词。因为月光也是一个相对私密的、不被发现的空间,而旷野同样如此——在旷野里,自然人生就只有你一人,而不是其他的空间存在。
从某种意义上看,把抽象概念具象化为某个具体实物,是一种类似乌托邦美学的做法。乌托邦的存在就是这样的,人们把对理想、自由、完满的概念都附着在一个与世隔绝却相当完美的岛屿上,并且为这个岛屿赋予了更多意识形态的解释。
于是光谱从父性的乌托邦也就逐渐转变为母性的敌托邦。
这其实也难怪,因为这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嘛,人毕竟是活在三维世界里的生物,最能理解就是两种东西,一种是自我身体,另一种就是空间结构了。
那么让我们回到最开始的对应: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
这里的轨道对应的就是那个一直被提及的“社会时钟”,就是按照某种预设的既定的生活、工作方式的需求而进行的过程。而且轨道还意味着,对于我们人来说,人生的未来选择,在没有新轨道这个说法的前提下,就是几乎可以望到头的。
那么它会带来什么呢?答案是,除了带来机械、重复、单调等一系列极度后现代扁平化的体验之余,还能带来“稳定感、安全感、结构感”。
这个比喻有一个遮蔽,这个遮蔽会让我们陷入这层比喻里而不可自拔。那就是这个人生的定语到底是什么?是“我的人生”还是“我们的人生”呢?是具体化的、个别化的人生,还是概念化的、群像化的人生呢?不知道,但很明显是前半句诉诸于个人(旷野),而后半句诉诸于群像(轨道)。
所以说“所有的类比都是不当类比”。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人生是(我的)旷野,而不是(我们的)轨道。
不过你说艾奇讲人生是海洋不对吗?当然对,是对同一个空间的二次隐喻。
旷野与海洋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呢?答案就是旷野没有目的地,而海洋似乎存在某个会抵达的彼岸。
既然有目的地,那么看起来海洋就要比旷野更友好,因为彼岸的寻觅是可以通过勾勒的方式去再度追寻的,是完全来自个人所想要找到的——或者没有结果,只有过程的东西组成的。
既然都这样了,那东浩纪就应该登场了,所谓“哲学的观光客”就是把当地村民和游客两种身份之间再切出第三种身份,他们会把自己原本熟悉的身份营造出一种陌生感,变成用“别样生活”的方式再度重新观瞻自己:
1. 村民:只在单一的共同体中生活和思考的主体。对于主体来说这里只有熟人。
2. 旅行者(traveler):不断地游走于各种共同体的主体。这里只有陌生人,也就是“他者”。
3. 观光客:生活在特定的共同体中,但是也会时不时的去其他共同体的主体。这里既有熟人又有“他者”。我们似乎应该主动去寻找误配,这就回到熊浩所说的 刻意逆反的闲暇 方式了。
既然身份体验可以被重置陌生化,那熊浩说的“人生是地球”听起来就显得更“土”又更“真”了。因为人生本来就是地球:
在地球上除了旷野以外,那还有山川,还有高原,还有荒漠,这都是人生可能会经历的。所以如果我们想象人生是旷野,就是我们歌颂了人生当中充满自由的那一个部分,并把它当成人生的全部的时候。其实你建立了一个对人生并不完整的预期。
这就是放弃了 众所周知 的隐喻,从而发展出一种对当下已经熟悉的场域的再阐释。
熊浩说:“大世界中特别具有美学想象的就是旷野”。
作为美学学科研究者,我认为这里的美学想象其实并不是它具有某种独特性,而是因为旷野失去了原本的空间隐喻,变成了一种“百变怪”式的平台,它不再是场所,而是平台。旷野的想象力就在于,它的本质其实是废墟,废墟之上万物可生——而废墟被赛博化之后,就是平台。从古希腊的平台,到现代的剧院和电影院,再到后现代的网络,都可以非常轻松得剥离掉一切正在表演的东西,又回到旷野这个概念上。
所以我觉得,人们向往旷野,或者说觉得人生是旷野,是一种非常年轻态的思考方式,似乎永远都可以重新再生,都可以在没有任何漫长的破坏和重建过程的前提下,在旷野上以数码的方式叠加出一个新的空间。
这在物理世界当然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那是牛马土木劳动者,不被人看到的劳动群体们的生活模样——就像“大猛子”在B站视频里对一线建筑工地的建设过程的最直观的表现一样,而他最后也成为了高度相似《黑镜-一千五百万的价值》里黑人小哥的追随者。
但是在赛博世界,这件事就是家常便饭——诺齐克就曾在 元乌托邦中讲述过相似的话,因为元乌托邦是平台,所以平台本身不会生出任何乌托邦想象,只会生出更小的、更细致的、更鲜活的乌托邦世界。
编辑于 2023-12-26 22:57・IP 属地四川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乌合之野 - 7 个点赞 👍
人生不是旷野,而是道场,活着就是修行。
严哥气哼哼的和我说:“他昨天晚上打车和一个司机聊天,一开始很投机,后来话题说到北京人。司机说北京人懒,没有上进心,没有一个混得好的成功人士。他听得很生气,和司机你你我我的吵了起来,因为他认为他自己就是成功人士。最后司机说:如果你是成功人士,我这趟车钱不要了…..
最后严哥问我:“萧阳,你说我算不算成功的”?
严哥凭藉自己的努力,在北京拥有十几套房和两家公司。 和我比起来,他肯定是成功人士。但我想着他和出租车司机争论这些真的没必要,也不想顺着他说话。
我思考说:“严哥,您说许家印算成功人士吗?以前那些风光的省委大员,现在却成为了阶下囚,咱们怎么评价他们呢?中国健美第一人马华每天在中央电视台跳舞,才40岁左右就走了。人的一生波波折折,很多事都很难说”。
严哥不太高兴,也没说什么。
人活一辈子,很多事情都很难预料,尤其到了五十知天命的年龄,经历了很多,更加认为人活着就是一场修行。
例如我的女同事因为严重高血压,可就是有一个执念要生孩子,孩子生下来第二天,她永远的走了。
我老家邻居不到四十岁,去年春节喝酒过量,就在车里睡了,早晨,他拜把子兄弟喊他不醒,身子都已经凉了。邻居的叔叔婶子听到消息,如同雷击,从那之后,人快速消沉下去,一个月的时间,人老了10岁。
上周五,一个离职多年的同事来公司,他竟然已经剃度出家,法号明觉散人。他说了很多我从来没听到过的话,尤其有一句:“ 人间就是十八层地狱的第一层…… 人生是道场,活着就是一场修行”。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借用红楼梦里一段诗词: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人生就是道场,活着就是修行,只有在经历中才能真正明白其中的内涵,更具智慧和深度。
发布于 2024-01-01 20:46・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萧阳 - 4 个点赞 👍
2024,对很多人来说,可能人生是荒原,信仰在崩塌,信念在冷却,信心在悬空,可是还要活下去,苟下去,在这世间求一温饱应该不难吧,要相信自己啊,你可以的,一起加油。
要动起来啊,不要想太多,穿过荒原,哈哈……
发布于 2024-01-04 13:55・IP 属地辽宁查看全文>>
伍號 - 1 个点赞 👍
神明慷慨的赐予人类丰富的思维与情感,举樽酌秋。莫惧秋风慢,我已日落宴群山。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这杯酒的名字染了玫瑰花漾三万顷。
https://www.zhihu.com/video/1725248105589723138
发布于 2024-01-01 20:16・IP 属地河北查看全文>>
宁采野花不采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