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2个

报道称「中方突然暂停车用尿素对韩出口」,韩国国内库存仅够使用 3 个月,此举影响几何?如何解读?

观察者网
336个点赞 👍

今天我公众号的付费文章粗略的提到了这个问题,当然那个文章是说别的事情,日韩这种规模的经济体的问题只是作为论据出现的,就没有深入谈,这里把这个话题深入一下。


总之,就是韩国的经济体量不足,导致他无论怎么发展都是被人收割的命运,要么是美国,要么是中国。


很多人把中国的崛起、建成“世界工厂”,归因于“产业转移”,仿佛这事儿是别人赏给你的似的,这种论调常见于2000年以前,或者说在2000年之前是一个不容置疑的所谓“事实”。在这之后才零星有人觉得不妥,后来逐渐有人反思这种说法的荒谬性,其中有两个绕不过去的点:一是产业为什么要转移?二是为什么是中国而不是别的国家或者地区?


这两个问题,堪称是现代经济学的“两朵乌云”。

与物理学领域的“两朵乌云”:迈克尔逊-莫雷实验、黑体辐射实验一样,不解释这两个问题并且纳入到合理的经济学理论模型中去,那么现代经济学就是虚妄的,是局部理论范围内的自说自话。说到底,解释现代中国经济发展是经济学绕不开的问题,否则就是在自娱自乐。


而物理学解决了两朵乌云的问题,诞生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两个现代物理学的基础理论,人类迎来了新时代。


那么经济学呢?


无论是自由主义还是凯恩斯主义乃至于马列主义,都不足以解释当今发生在中国的事情,大部分经济学家采取的态度是“否定”,睁眼瞎一样否定中国经济取得的成就,用中国经济发展的隐忧来完全彻底否定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这其实是在偷换概念,一个经济体“有问题”不等于它就“不存在”,就像一个人生了病,不等于这个人从来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一样。夸大问题然后彻底否定,只是因为这些人根本无法解释经济学的“两朵乌云”。




鄙人才疏学浅,谈不上来解释“两朵乌云”,只能说是提供一个思路。


与睁眼瞎经济学家不一样,首先我们应该承认中国的经济的确取得了发展,那么多的财富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并没有完全集中在极少数人手里,而是确实存在、惠及中国绝大多数人、并不局限于房地产。80年代的时候中国人均GDP还位列全球倒数,今天已经跻身中上收入国家行列,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生活水平的提升也是实实在在发生的事情,至少80后到现在也没有死绝,还有数量庞大的人口活着,这么快就“岁月史书”否定历史是一种很愚蠢的行为。


要解释这个现象,很明显你就要解释“钱从哪来”的问题。


一部分不那么睁眼瞎的经济学家给出的解释是“产业转移”,也就是西方发达国家“主动”将他们持有的产业转移给了中国,让中国发展起来了,有了钱。


这种论调的荒谬性显而易见:西方发达国家的老爷们难道是慈善家?宁愿自己国内出现“铁锈带”,宁愿自己的国民实业,宁愿自己的市场依赖进口,也要去扶持一个意识形态上敌对的国家?


再说了,他反正都是转移,为什么不转移去关系更好、更容易控制的印度?为什么不转移到拉美?为什么不是别的什么地方?偏偏就是中国?


实际上即使在所谓的“中美蜜月期”,美国也一样没有完全放松对中国的制裁和遏制。中国接受的外商直接投资总额(FDI)也是年年升高的,并没有因为中美之间历次重大政治军事危机而受到多大影响:

很显然所谓的“慈善家理论”也就是“西方主动转移产业”的理论是站不住脚的,是完全无视了经济学“两朵乌云”的强词夺理。




能够在长达30多年的时间内实现稳定的外商投资增长,只能说明一个事实:中国是全球性的产业资本避风港


从这个角度出发理解问题,“两朵乌云”立马烟消云散。这里面有两个要点需要注意:一是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日益对立;二是产业资本遭到了打击和驱逐。这两个要点是“避风港”三个字里面的“风”,否则它根本不需要躲避什么东西,最后才轮得到中国成为这个“港”。避风港避风港,三个字才得到了逐一对应:“避”是产业资本的主动行为,“风”是金融资本压力和驱逐、收割,“港”是中国的营商环境


产业往中国转移,只是产业资本的主动作为,而不是什么西方国家的恩惠,是产业资本趋利避害的主动行为与迫切需要;


只能往中国转移,是中国的营商环境适合产业资本生存发展,可以在中国这个环境避开金融资本的绞杀和收割,实现应该有的利润从而不断生存发展下去。


整个逻辑链条其实是这样的:金融资本发展以后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运行逻辑,从“服务于产业资本”变成了“寄生于产业资本”最终“收割了产业资本”,西方经济发展最终导致产生了一个仅仅利用金融杠杆就能够将产业资本积攒的财富收割进自己囊中的“怪胎”、“寄生虫”,就像是动物肌体内寄生的寄生虫一样,宿主拼命地获取食物,它什么都不需要做,仅仅是营寄生,有时候甚至控制宿主做一些匪夷所思的自杀行为,如同铁线虫控制的螳螂,主动淹死自己方便传播。

不甘心沦为宿主的产业资本不得不去寻找一片还没有被金融资本污染的净土,摆脱寄生虫的控制,避免被寄生虫吸血。举目四望,也只有中国有这个可能性,也只有中国能够找到这种净土。


于是“产业转移”开始了,不不不,没有什么“产业转移”,只有“产业求生”。为了活下去,为了获得本该有的发展,产业资本主动涌向中国,中国自然而然的成为了世界工厂,开始制造全世界需要的商品。




那么为什么中国能够成为“产业资本避风港”呢?


这里就要回答今天这个问题:韩国、日本、台湾、东南亚这种经济体为什么“一掐就翻白眼”,而中国从小到大从1949年开始就一直不断地被“卡脖子”,几十年就没断过,却能够发展起来。


体量差距


前两天我谈到过一个问题,中国的解放,到底解放了什么?同样因为是别的话题下顺带提到的,没有详细阐述,不少人冷嘲热讽的。我总不能在一篇几千字的文章里把上下五千年、微观到宏观、人文到自然,全部给你说完吧?一篇文章总要有个范围吧?这里说一说这个问题。


中国的解放就是解放了中国的体量,包括人口体量、国土资源体量、市场体量。将原本被禁锢、束缚的人口、资源、市场都解放了开来,解决了束缚这些发展前提的问题,从而彻底激活了中国的体量优势。这里举一个正面例子一个反面例子:


正面例子是解放后的剿匪。我们说“蒋匪帮蒋匪帮”,解放前军阀割据、各立山头,实际上是将4亿人口、广阔的国土分割成了无数的小块,随着全国的解放以及随后的剿匪,彻底击碎了分割中国的块垒,使4亿国民、960万平方公里国土成为了一个整体,体量优势才成为现实。


反面例子是当前的印度。印度人口不比中国少,但是各邦之间是分割、破碎的,无论是文化还是经济都是相对独立的,还有印共、各种非法武装的四处活动,使得整个印度并不能真正统一,体量优势也根本就不存在,徒有那么多人口那么大国土,实际上并不存在一个统一的市场。


我们现在可以说中国是地球上唯一一个有14亿人口规模、上千万国土面积和广阔海岸线、繁荣发达的市场的单一经济体,无论是欧盟还是印度、拉美、东盟、非洲、俄罗斯乃至于日韩这种中等规模经济体,都无法与之匹敌。这样大体量的单一经济体势必会形成很多独特的优势,是别人学不来的,也是不可能复制的。




这种优势主要是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完整的工业体系。这么大的人口基数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才有可能支撑起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在一个主权国家之内建立全部工业体系,意味着“东方不亮西方亮”,单独打击摧毁一个工业门类,不足以彻底摧毁这个大型工业体系,而你的打击总是有时限的,等熬过这个时限,胜利的就是它。


比方说前几年对中国芯片的全面封锁,换一个国家就会造成灭顶之灾,对这个国家的经济命脉造成沉重打击从而彻底摧毁这个国家的经济体系,出现从高科技产业开始蔓延的全面经济危机最终失去国际竞争力。其国内当然也是一片哀鸿但是这不是进攻的发起者关心的事情,他们关注的是这个经济体从此在国际上销声匿迹。


包括一些资源型的国家比如阿根廷,动用金融工具也罢,资源掠夺也好,总有办法让你半身不遂从此失去资源的定价权。


而对一个工业体系完整的巨无霸经济体发动这种进攻实际上毫无成效,你打击他一两个产业根本就无关紧要,即使是你打击他绝大部分产业,他也能够一定程度上自己自主维持下去,那么胜利的最终还是他。新中国成立以后各种制裁就没有断过,自己自主独立运行也好,抓住契机改革开放也罢,最低限度他能够维持国民经济不崩溃、国防军队不崩溃,你就拿他没办法,他就总能够东山再起。


二是强大的研发能力。十几亿的人口在哪里摆着,人口就意味着市场需求,无论你怎么封锁遏制你都无法撼动两个研发要素:工程师数量和市场需求。


只要具有了广泛的全民义务教育和最基本的高等教育体系,就可以源源不断“生产”工程师和技术研发人员,并且能够支撑起一定规模的高精尖科研,可以“制造”天量的产业工人和技术能手,整个研发制造人才队伍不会平白无故消失。在改革开放以前我们就完成了“两弹一星”并且有自己独立的航天系统,这可是完全处于美苏两方封锁下就搞定的事情。


同时,庞大的人口数量决定了市场需求一直存在,世界人口五分之一本身就是一个巨大无比的市场,只要有需求就会有满足需求的研发跟随,无论你怎么封锁都可以养活一个足够庞大的研发团队,靠自己就行。


这就是毛主席那句话的底气:开除“球籍”都不怕。再险恶的国际环境能够比60年代美苏同时翻脸更可怕?同时与世界两大霸权国家翻脸都不怕,怎么可能怕你现在根本号召力就不够的美国?你还能联合全世界所有国家一起封锁中国?即使你美国真的想这么干,你先问一问东南亚国家敢不敢?


三是强悍的运行惯性。资本的进入、撤离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能一点时间都不要就完成了撤离,哪怕是今天开始所有的外资下定决心完全撤离并且付诸行动,明年这时候能够完成10%我算他效率高的。


不要拿金融资本的来来去去,去臆测产业资本,这是两个东西。


金融资本是无根之水,那当然来去都很快,热钱的流动本身就是分分钟的事情,期货、股票这些交易市场里面金钱的流动是以毫秒计算的。产业资本可能做到吗?不可能。一个工厂,从批地皮开始到最后开工,好几年时间是需要的,说要撤走这些东西怎么办?要么卖掉要么拆走,这不需要时间的吗?


这种运行惯性导致一些小的局部冲突根本无法掀起什么波浪,你这头冲突都结束了,那头产业资本出逃甚至都没有制定好计划表。与一丁点风吹草动就会掀起滔天巨浪的期货股票市场不一样,区区几年时间的事件根本没办法真的撼动产业资本出逃,趋势一旦形成就很难逆转。


我们举个例子说明这三大优势的实际运行,比方说今天台海打起来了:


一头是台海战事按照最烂最烂的最坏打算来评估,也就一年左右时间就能确保台湾海峡航道重新畅通,战事局限于岛内。


另一头产业资本撤离,一年时间连10%都撤不出去,好多产业资本甚至都没想好怎么撤离。


这个时候你继续搞什么“制裁”就失去了意义,市场空间还在、工程师队伍还在、产业工人队伍还在、工厂还在,“彻底撤离”就是资本上不划算的短视行为,中国的未来预期又一次明朗了起来,撤离的势头立马就遏制住了。继续“制裁”的结果就是面对来自国内的压力,通胀、物价、产业资本家自然会不干的。


而这时候离“击穿中国底线”还差得远,他甚至都还没有开始独立运行呢!




中国还有外汇管制,有庞大强悍听话的国有企业,有严格监管的银行业和金融业,有完善深入的行政系统,有核武器和强大军队,有独立外交权和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地位,这些因素共通决定了一个最重要最重要的要点:中国无法收割


不同于韩国这种体量的经济体,中国的产业资本发展取得的成果,是金融资本没办法收割去的,也是金融资本的范畴内无计可施的,不管是收割还是摧毁。


这是中国成为世界性产业资本避风港的根本原因。


产业资本在中国是安全的,除此之外,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安全,不管是美国自己内部,还是欧盟,印度,“亚洲四小龙”,日韩,拉美,中东,非洲,产业资本都有可能遭到金融资本的收割,收割不掉可以摧毁,甚至是苏联/俄罗斯都不行。这是地球上唯一一个可以供产业资本安全发展的地方,安全又是产业资本第一考虑的东西,那么它不往中国跑又往哪儿跑呢?


这是一个综合的安全体系:


外汇管制、金融监管让金融资本难以兴风作浪,杜绝了金融资本掀起资本市场波动的可能性;


核武器和强大军队让武力进攻成为梦幻泡影,周边地区整体和平稳定、航线开放、贸易往来自由成为可以预期的事情;


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地位使得国际话语权无法彻底剥夺,有了“掀桌子”的权力,惹急眼了能够做到“大家都别玩儿”;


完善深入的行政体制让营商环境做到全国基本统一,十四亿人的独立市场得以成形。


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各领域的“相对安全”成为了整体上的“绝对安全”,与金融市场上的热钱“来得快去得快”,“来来去去疾如风,朝朝夕夕不相同”是两码事,产业资本往往都来自于好几代人的艰苦积蓄、一辈子含辛茹苦日积夜累,安全是绝对第一考虑的事情,稳定的生产环境是赖以为生的最重要因素,全世界只有中国能够提供这个土壤,能够保证天量、巨大、本身能够制造价值的产业资本稳定持续发展。


因此,产业资本集聚到了中国。




搞懂这一套你就明白了区区韩国简直就是个微不足道的产业浪花,面对任何制裁都是弱不禁风的,以前是中国没有那个实力他敢于逆批龙鳞,现在中国有了这个实力,捏一把他就是个死。


在四川省眉山市市区旁边有个“金象化工园”,我20来岁的时候这地方还叫“鲜滩”,是个出租车都不去的偏远地方,也是我骑自行车钓螃蟹鱼虾的地方。

现在这地方已经建成了天然气→合成氨→尿素→三聚氰胺→三聚氰胺尾气→硝酸铵→硝基复合肥的复合化工工业体,一年30万吨尿素跟玩儿似的。


就这玩意儿塞给韩国,能撑死他——物理意义的撑死,他根本拿着这么多产品卖不出去,园区自己把自己饿死在那里,产业工人自谋生路、工程师们移民出国、生产设施荒废。


而这样规模的工业园我们起码还有十几二十个。


当前的中国实际上已经拥有了利用掌握的产业资本反向收割金融资本的能力,与98东南亚金融危机、08两房危机以及新冠疫情期间金融震荡不一样,下一次的金融领域绞杀战,鹿死谁手还未可知,但是胜利的天平已经在向产业资本一边倾斜,产业资本转守为攻已经可以预期了。


所谓的“产业转移”从西方发达国家迁出,前往日本、韩国这些国家,以及“亚洲四小龙”等等小规模经济体,最终一股脑的跑去中国,本身就是产业资本全面溃退的结果,产业资本全世界转了一个圈最终找到了中国这个安全的避风港,躲开了金融资本的寄生和绞杀。


强大如苏联没有躲过,国家解体、产业崩溃,主要的建设成果被西方收割,残余的民族资本积累纷纷逃到中国避难求生;


迅猛如“亚洲四小龙”没有躲过,一场金融风暴瞬间让多年辛劳化为乌有,残余的产业资本纷纷逃亡中国东山再起;


老牌如欧洲美国没有躲过,周期性金融危机驱赶着法国、德国、美国制造业资本前往中国投资,分散风险保存实力。


为什么要出逃?因为金融资本周期性收割掠夺,因为“不安全”;


为什么逃往中国?因为中国安全,周期性收割割不动,也寄生不上去。


这才是世界经济的大势所趋和底层逻辑。随着中国逐渐凝聚起全世界跑来求生的产业资本,实际上这个经济体已经拥有了对全世界金融资本说“不”的权力,打你打不过、吞你吞不下,制裁?农业国、资源国制裁工业国?自打有了蒸汽机我还是第一次听说这种奇谈怪论。反向收割本身就没有根、也不能真正创造财富的金融资本也就成为了可能,你兴风作浪任你兴风作浪,我兴风作浪你就受不了,就这么简单。




收拾收拾韩国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以华尔街金融资本家为核心的国际金融资本寄生虫集团挨收拾的那一天,才是这个世纪人类社会最精彩的大变局。

发布于 2023-12-06 11:28・IP 属地四川
龙牙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