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解读可能账号就没了,这里只能说说天量的地方债怎么来的
今年六月,审计署有一份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报告里面提到,国家审计署重点审计了十八个省本级及三十六个市县共五十四个地区的财政收支管理情况,其中有七十个地区存在通过自卖自买国有资产、虚构土地交易等方式,虚增财政收入八百六十亿元,其中百分之六十七发生在县级
看着的确让人触目惊心
地方政府如此大胆,做出这些事情的原因就是这几年,房地产泡沫逐渐破灭,地产公司卖不掉房子,当然就不会再买新地块、盖新住宅区。地方政府差不多一半的财政收入来自卖地,地卖不掉,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收支平衡只能开始伪造财政收入
宪法规定,所有土地均属国有,所以地方政府不但可以卖空地,还可以把一块土地上的居民住房拆迁,再卖掉这块以前有人住的土地。中央政府为了防止地方政府任意把国有土地拿去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抵押,来骗取财政收入,造成银行被掏空,就规定地方政府本身不得直接从事土地买卖
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各地的地方政府纷纷设立了城投公司,由政府财政信誉担保,其功能是充当地方政府出卖国有土地的白手套。
而伪造财政收入的具体做法,具体有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政府背书,通知当地银行,让银行给该地方政府所属的城投公司放一笔巨额贷款。第二步,命令城投公司买下该政府所属的土地,卖地所得在会计上就变成了财政收入,但实际上这笔财政收入是地方政府用行政权力从银行拿来的存款。第三步,让城投公司去应付到期债务,能推迟还债就尽量推迟,或者借新债来还旧债,反正就是赖账不还
这样的土地买卖是地方政府左手卖右手,土地是政府的,买家是政府自己开设的、靠市财政担保的城投公司。无论是土地交易之前和交易之后,这块土地始终都在地方政府手里,这里交易所产生的,是假财政收入,因为卖地的财政收入是从银行获得的贷款,属于政府从银行借钱来冒充财政收入
地方政府每伪造一笔财政收入,就制造出一笔烂账。现在经济开始走下坡路,各级政府背负的烂账就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这意味着地方财政有破产之虞
而目前央行让商业银行接盘地方政府的天量债务,地方政府虽然暂时可以勉强度日,但银行正在积累越来越大的坏账,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遭到了严重侵蚀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今年七月份,高盛出了个报告,基本上把大部分国内银行评为了卖出级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央行放水之后仍然救不起经济的原因,因为大量的资金只是在地方政府财政部门和银行之间空转,救了地方财政的急,对实体经济却没有实质性的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