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完B站财报,也顺便聊聊知乎财报。
照例先看数据:

拣重要的翻译一下:
- 总收入10.22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2.1%
- 未调整净亏损2.784亿人民币,同比收窄6.5%,调整净亏损2.53亿,通标收窄10.1%
- 月活1.1亿,月订阅会员1480万,同比增长35.9%
单纯看数据面还行对吧,至少感觉“稳中向好”,为啥资本市场不这么看呢?
因为——

注意红框部分。四项收入从上至下依次是:
- 营销收入(广告)
- 付费会员
- 职业培训(卖课)
- 其他
付费会员在涨,说明至少知乎提供的这些付费内容,有不少受众。
职业培训的内容一言难尽,实际上那些课的作用不能说一点没有,但也就近乎没有,只不过有人愿意买,也不好说啥,需求在这摆着嘛。
但重要的是,营销/广告的收入一路下跌,从去年Q3的4.6亿跌到今年Q2的4.1亿,再跌到今年Q3的3.8亿。
知乎作为一个图文社区,非常重要的广告收入一路下降,那我是资本市场我也不看好知乎啊。难道知乎真的能变身网文平台或者卖课平台吗?怎么可能。
说完现象,那就得说说为什么了。
一方面当然是最近一年大市场不好,广告主多有收缩,但我觉得这事主要不怪大环境,因为看看别家平台财报,广告业务就算做的不好,基本也能持平,不像知乎这样同比跌个20%的。
我觉得,更重要的原因是——知乎的形象在整个互联网里,以及广告投放者的眼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我认识一些做广告的朋友,从身边统计学来说。
过去知乎的形象是:
相对真实详尽客观、知乎发的东西可以作为其他舆论场的论据,虽然没有流量和购买力,但有维护的必要。
现在知乎的形象是:
情绪大于天、节奏乱飞、没啥真东西或者真东西大家也看不到,依旧没有流量和购买力,没有维护的必要。
差别就在于,知乎作为问答社区,其实一直谈不上什么流量购买力,自知乎建立的那天起,这就注定了。但过去的知乎还有提供内容的价值,现在连这个价值都没有了,人家为啥要做知乎?
至于为啥变成这样,我想不用举例了,不管各位是平时看知乎的哪个板块的内容,应该都深有体会。
自从知乎极大弱化了自己的立身之本——点赞推送时间线 和 相对严谨的问题下排序 之后,内容的劣化就不可避免了。
这里还要说另一个问题,这些操作,别的平台也干啊,为啥只有知乎的负面效果这么强?
因为,知乎的内容提供者生态和其他平台有显著区别。
B站,红书,微博这些地方,大部分的黄V对平台收入是很重视的,他们是真的把这个当工作,所以对平台的配合度会很高。
但知乎不一样,这地方的生态从一开始就是:如果你能在本行干点名堂,再来知乎聊。所以平台收入有固然好,没有也无所谓,大部分人根本没想过依靠平台,就导致他们对平台就没啥配合度,改了操作,大家不写了。
以上,知乎的现金还是挺多的,作为华语问答赛道上的唯一存活者,也不会完,就这样吧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