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纯输出情绪:知乎太鸡贼,我回答审核不过就不过我根本不介意,非要弄成“仅自己可见”这种恶心人的玩意让人猜。智慧和精力全花在这种小动作上,产品能成吗?玩这种把戏谁敢输出干货?
要是抛开偏见:我自己虽然是码农,毕竟见过不少大公司产品,知乎的问题主要是产品、管理和导向(Direction)
导向
导向(Direction)上,能感受出知乎高层的混乱,这也想做,那也想碰,根本没有强调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知乎的优势是深度不是广度,流量和转化率(Conversion Rate)应该也是弱点,所以经营时一定要心里有数,而不是胡乱抄别的大厂的已有方案,别人的不能适用于自己
——有一个很强的导向说不定也不行,但这么乱试是肯定不行的。你看人小红书,有些帖子就是把知乎答案截图、合集,效果都比知乎自己还好,便是导向正确、产品定位明确的结果
我之前也说,知乎需要Display Ads,因为人一旦认真阅读很容易成为Display Ads的受害者,结果知乎这点做得跟维基百科一样公益,文章都空白,极其让人费解
此外,知乎的已有的广告也非常莫名其妙,感觉像是小学生做的广告系统。无论密度还是主题还是相关性,都非常的随意
管理和产品
知乎的管理肯定是非常混乱的。哪怕在App和网页版中也能看到大量写了一半的半成品以及重复的功能等。码农拿这些东西练手求升职倒也罢了,PM简直是在纯胡搞,每周莫名其妙的活动看得我非常尬
此外,知乎并没有一个执行力较强的Eng高层领导。很多在线功能,如果7、8年前就开发出来的话,是很有可能改变用户习惯——今天的知乎更多是引流功能,在知乎认识一堆人然后转微信群或是别的平台去了,知乎要是早就有自己的社区、群组等,一切会好很多很多
所以,知乎确实通过“学习”Quora成功上车并且一开始是极为有优势的。但是产品+工程双乏力的话,便会沦落到今天的股价不振。话说,腾讯要不是转型微信,Facebook当年不收购Instagram,也都是知乎化的命
以前不懂,现在看多了发现,高层领导的思路和坚持确实远远比工程师的努力,以及内容质量这些因素决定公司的生死存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