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移都就食”不光光是吃饭吃完就走,题目也很明白的写出“隋唐100多年”,安史之乱后的中晚唐,已无力支撑两都,更不用提耗费大量金钱重建东都,随着漕运完善,隋唐大运河的粮可以通过小河运到长安,也就没有必要再来回往返。
隋唐有没有迁都洛阳?
有,如隋炀帝迁都洛阳
大业元年(605年)三月丁未,隋炀帝迁都洛阳,命杨素、杨达、将作大匠宇文恺营建东京
大业二年(606年),春正月,东京洛阳建成,“制造颇穷奢丽,前代都邑莫之比焉”。
大业二年(606年)冬至,隋炀帝开创我国历史上首次万国来朝
大业六年(公元610年)上元节,隋炀帝召集各国君王到洛阳,于端门街盛陈百戏,通宵达旦,端门灯火照耀天地,终月而罢,所费巨万。元宵节赏灯习俗由此产生。
唐太宗想重建洛阳宫(他自己烧的五凤楼,说人家太奢侈就烧了),
贞观三年(629年),唐太宗欲重修洛阳宫殿,被戴胄以“户口单弱、帑藏空虚”为由劝止;
唐高宗正式设立东都
显庆二年(657年),唐高宗颁布《建东都诏》,称“二京之盛,其来自昔。此都中兹宇宙,通赋贡於四方,交乎风雨,均朝宗於万国。”于是“改洛阳宫为东都,我名今而改后,式表宸居。”
弘道元年(683年),唐高宗病逝于东都紫微城贞观殿。
下面就是武则天时期了(注意,武周属于唐史)
光宅元年(684年),皇太后武则天临朝称制,改洛阳“东都”为“神都”,又将紫微城号为“太初宫”。
天授元年(690年)九月九日,武则天于洛阳紫微城则天门登基称帝,改唐为周,定都神都。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丙午,武则天还政李唐,唐中宗李显即位于紫微城通天宫。
唐玄宗开元盛世二十年间往返长安洛阳十次
开元五年(717年),唐玄宗于洛阳应天门接见日本第八次遣唐使。玄宗认为“三秦九洛,咸曰帝京”,故多居东都接见万国来使,并形成“三年一上计,万国趋河洛”的朝贡惯例。
天宝元年(742年),改东都为东京。
安史之乱后,上接回答开头
所以,在盛唐那种情况下,皇帝去哪儿都带着一堆大臣妃子,去洛阳,长安设留守,去长安,洛阳设留守,不存在要迁都到谁,连移都就食的说法也是皇帝在哪儿,都就在哪儿,前提是皇帝在的那个地方本身就有都,就有相关单位,这才能他在哪儿,都就在哪儿
发布于 2023-12-01 17:45・IP 属地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