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1个

整个隋唐100多年的时间里,关中动不动就饥荒乏粮,就食洛阳,来回往反,为何不直接迁都洛阳?

小倾凤
1个点赞 👍

除了洛阳的战略地位不适合定都外,也因为洛阳饥荒多、自然条件差、土地承载能力弱,只不过没人在意罢了。关中的条件支持了西安从秦朝开始就至今一直位于大城市之列,但洛阳从北宋灭亡至今900年,一直都只是一个半大不大的中小城市,说明先天条件是比较差的。

第一,洛阳灾荒多

在中国古代饥荒其实很常见,即使是粮食产区,河北、河南、淮南、剑南这些地方,也一样会发生饥荒。但是首都往往是被高度关注,所以记载也最详细。即使如此,洛阳发生饥荒的频率也是较高的。新唐书上东都饥、河南饥一共8次,即使是唐高宗时期也有两次。洛吹特别喜欢说的贞元二年唐德宗“米已至陕,吾父子得生矣”,说这一年兵民率皆瘦黑。然而前一年洛阳饥荒就不只是“瘦黑”而已了,史书记载“贞元元年春,大饥,东都、河南、河北米斗千钱,死者相枕”。严重吧?但是没人在乎罢了。

这件事发生的贞元初,长达一年的建中之乱刚刚结束,本来也不是正常年景。建中之乱一个重要的背景是盘踞在淮西的李希烈反叛,在建中四年冬占据了汴州,一直到贞元二年初汴州才收复。汴州是运河的重要节点,这次叛乱导致运河失灵。这件事被记下来的要传达出的信息也在于收复汴州、运河复通,跟洛阳不洛阳的没什么关系。汴州没收复,就算在洛阳,粮食还是运不上来。洛阳都死者相枕了,政府过去只能更糟,还是在关中“瘦黑”一点强些。

这个故事还有一个背景,就是“米已至陕”,而不是至洛。为什么?原因是这一年二月,“自集津至三门,凿山开车道十八里,以避底柱之险”。所以粮食可以直接运到底柱,然后走十八里陆路,再运上长安。这个时候有没有洛阳也问题不大。

除了饥荒多,洛阳水灾极多,动不动就坏千余家、溺死千百人,甚至连宫中都不能幸免。

例如贞观十一年七月谷水溢入洛阳宫,深四尺,坏左掖门,毁官寺十九,洛水漂六百馀家。永徽六年,洛州大水,毁天津桥。永淳元年五月洛水溢,坏天津桥及中桥,漂居民千馀家。如意元年四月,洛水溢,坏永昌桥,漂居民四百馀家。七月,洛水溢,漂居民五千馀家。圣历二年七月神都大雨,洛水坏天津桥。神龙元年七月洛水溢,坏民居二千馀家。二年四月洛水坏天津桥,溺死数百人。开元四年七月洛水溢,沉舟数百艘。五年六月瀍水溢,溺死者千馀。开元八年六月谷、洛溢,入西上阳宫,宫人死者十七八。十年五月辛酉,伊水溢,毁东都城东南隅,平地深六尺。十五年五月,洛水溢,入鄜城,平地丈馀,死者无算,十八年六月壬午,东都瀍水溺扬、楚等州租船,洛水坏天津、永济二桥及民居千馀家。二十九年七月,伊、洛及支川皆溢,害稼,毁天津桥及东西漕、上阳宫仗舍,溺死千馀人。天宝十三载九月,东都瀍、洛溢,坏十九坊。广德二年五月,东都大雨,洛水溢,漂二十馀坊;咸通四年闰六月,东都暴水,自龙门毁定鼎、长夏等门,漂溺居人。六年六月,东都大水,漂坏十二坊,溺死者甚众。

第二,洛阳土地贫瘠,承载能力弱

洛阳山地多、平原少、土地贫瘠,人口承载能力也比较差。

沿着陇海铁路自宝鸡到徐州,唯一一片丘陵山区就是洛阳附近。图上的红圈处是洛阳盆地,是黄河南岸一大片山地丘陵中间的一个山间小盆地,面积仅有1000多平方公里。这个盆地的面积只有中国第四大平原——关中平原的2.8%,可以说相当逼仄了。

也是因为基本上是山区,唐代的河南府人口密度是比较低的。据新唐书地理志,天宝时期的洛阳的府级行政区河南府,一共辖县20,总户数19.4万,平均每县9700户。考虑到东都城人口比其他县要多,其他县的平均户数会更低。等到元和时期,虽然安史之乱已经平定了半个世纪,但河南府平均每县还是不足2000户,这反映出唐代洛阳极差的人口承载能力。

与此相比,无论是附近的汴州1.8万户、曹州1.67万户,还是成都的1.6万户,都比洛阳高不少。京兆府也是典型的高密度平原地区州府,即使有大量的军队、皇室、僧尼人口不纳入统计,平均每县人口也达到了1.8万户,元和时期甚至达到了每县2.12万户,是全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之一。

第三,洛阳交通条件比较普通

隋唐时期,洛阳是作为首都的外港存在的,犹如天津之于北京。长安是土地肥沃、空间宽阔、四周险固、物产丰富的地方,做首都诸美皆备,唯一的弱势在于,军事上的险固的同时,也妨碍了和东部的交通。洛阳作为潼关以外的一个堡垒,就承担了首都水运港口的功能。隋唐很长一段时期,东部物资通过大运河运到洛阳,再运往长安。

然而洛阳的这一点优势只是相对的,高度依赖长安对它的需要。

从这张图上可以看到,洛阳位于关中、中原、山西、南襄盆地的中间,这就是为什么以前会被叫做“天下之中”的原因。这一方面是一个优势,但另一方面也高度依赖于周围四个板块的均衡。洛阳历史上最辉煌的时候也是长安做首都的时候,关中强大的力量把中国的经济重心拉得偏西,隋唐大运河经过洛阳,本身也是为了关中服务的。当首都迁走以后,大运河不仅不必经过洛阳,连开封都不必经过了。新的南北经济带沿新的大运河形成,西安依托腹地较广的关中平原尚维持了一方诸侯的地位,但洛阳因为丧失了对关中的价值,就变成寂寂无闻的小城了。

第四,洛阳自然条件差

虽然如今的洛阳市喜欢用橡胶坝在洛河、伊河之中拦造人工水库,以营造水面的假象,但洛阳本身是一个缺水的地方。如下图,洛阳是黄土高原余波的一部分,周边传统村落里还有不少窑洞。

虽然中国整个北方水资源都不丰富,但由于华西秋雨带存在的原因,关中平原是比洛阳盆地降水量更高、水资源更丰富的地方。

根据中国水利资源的记录,西安9983平方公里的土地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3.47亿立方米,平均每平方公里23.5万立方米。洛阳15229平方公里的土地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是26.53亿立方米,平均每平方公里17万立方米,比西安少了17%。

近年来关中水资源越来越丰富的同时,洛阳却变得越来越干旱。例如2020年,西安水资源总量26.78亿立方米,平均每平方公里26.8万立方米;洛阳却只有20.4亿立方米(洛阳市水资源公报),平均每平方公里13.6万立方米,只有西安的一半。

综上所述,和长安相比,洛阳土地贫瘠、气候干旱、承载能力较弱、饥荒多,而且形胜差、军事战略地位差,并不适合替代长安做首都。虽然洛阳作为弥补长安的交通劣势存在的,但如果首都不在长安,大可以选择其他交通条件更好、军事战略地位更高、自然条件不像洛阳这么差的地方。

编辑于 2023-12-01 09:15・IP 属地加拿大
安邑生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