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他们不是讨厌游戏,也不是喜欢游戏,综合来看,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立场上,我对于这类现象持否定态度。
首先,一些类比是错误的。比如说,将“天天玩天天骂”的情况类比为上班,上学,对于单位或者学校的又爱又恨。实际上,游戏产品和单位学校差距甚远。
工作和学习本质上是一种个人发展和维持。然而游戏是娱乐产品,是单纯的享受资料。
这一点上,我们几乎就能得到结论,作为玩具的产品,它生来就是被玩的。只是相比于开发者设计的初衷,游戏本身的娱乐价值,一些人扭曲了产品的原本属性,挖掘了游戏外的娱乐价值。
没错,我说的就是“贴吧,nga”之流的“边骂边玩”
请注意,我指出的对象人群并不是那些正常反馈游戏内问题,而是专指那些,为了提升舆论价值,故意制造矛盾,谣言,舆论压力的行为和对象个体。
抽象出来的这种群体,拥有一个有趣的特征:它们玩游戏的本质目标不是从游戏中汲取乐趣,而是钻研产品漏洞,制造更高的社区话题度(甚至不用考察这些舆论的正向反向作用,虽然它们反向居多)
没错,游戏是来玩的,但是把游戏花边话题提升为一种娱乐行为,不得不说是一种奇怪的网络社区现象。
这类现象哪里都有,只是在国内的社区里显示的更突出,更泛化。
具体的体现是,在讨论中剥离逻辑性突出情绪化,忽略事件的一般性特征,突出事件的特殊性,扭曲正常的价值观和普世价值。
但是它们并不会在意这些,我更愿意把它们比做,在光秃秃的烤串棍上撒香料,对着通红的铁条嗦味道。。。味道确实有了,但是也确实没啥营养(对于碳基生物)
行为是无意义的,更是小众的,甚至在外界看来是反常怪异的。但是它们自身不这么认为,甚至乐在其中,它们就像长在抹香鲸身上的藤壶,疥癣本身是没有价值的(除了自己吸收残羹剩饭滋养自己,繁育自己),纵使它吸附在巨鲸身上纵横四海,吸血的寄生虫还是在蔽塞角落苟延残喘,自鸣得意的小污渍。
(本文没有针对性,攻击性,请不要对号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