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内人,这个长度和比例确实是兽用注射针头,没有问题。出现这种情况是极低概率的,我会从全链条分析一下针头出现的原因和可能,希望下面大家不要大肆情绪输出
现代养殖业避免不了使用大量疫苗和兽药,可猪并不是温顺的物种,避免不了挣扎,针头很容易断到猪体内。针头这东西又是普通耗材,在大厂管理可能相对严格,可也避免不了针头流入下游。而中国养殖业80%都是散户养殖,管理水平远不及大厂,出现针头的可能和对断针猪处理水平也自然更差。目前部分厂家在尝试通过无针注射的方式来减少针头,可推广度和成本一直受限制。
屠宰段的针头一般分两种,一种是上游养殖场告知做有标记的,这种不会做成白条,而是通过分割尽量寻找和排查出来,另一种就是通过屠宰场的针头x光机进行检测,但据我所知这设备检测率感人,漏查情况不少,正因此大部分新建厂都抛弃了这种设备,只能靠上下游自觉和自检。据了解,经过上述手段排查后,大厂猪屠宰后的白条和分割品进入下游出现的针头概率在两万分之一,小厂猪的概率在八千分之一。
针头真正留入食品加工的情况是极少的,大部分针头都会在分割过程中被肉摊老板发现,再一部分会被买回家的人在加工过程中发现,极少极少会带入做成的食品中。只有猪头和骨头这种难以细分的肉类部位针头进入食品的可能性比较大。每一个针头被溯源到屠宰场都是极其严重的客诉,动辄都是几千的罚款,但确实没办法完全来规避。
这次上海的事件对行内来说是司空见惯了,只是没想到舆情能闹得这么大,食品安全问题是国人最脆弱的那根神经,希望这次能让所有的猪肉厂家引以为戒,无论是养殖端推广无针注射,加强针头管理,还是屠宰端普及x光机,看他们如何能在效率与成本之间寻找平衡。
发布于 2023-11-26 10:12・IP 属地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