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岁小朋友质疑张桂梅:你本是高山,谁来当溪流?
- 1411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盈盈 - 92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不知情的丙 - 36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质疑的很好
她那段出名的话中的元素可以说是尽显赤潮那种尊女抑男的氛围
既有对赤潮的拥护,也有明确的性别贬义指向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 ,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很有些女版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意味
那么问题就来了,尽管口气很大,但是华坪女高的学生出路自然是远远达不到所谓人杰的程度
更遑论俯视草芥了
倘若被真的人上人以相同的逻辑奚落嘲讽
那完全是自取其辱
发布于 2023-11-27 22:33・IP 属地美国查看全文>>
黑暗福音 - 1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躲在幕后阴阳怪气,又给张校长扣锅,还用9岁小孩的名义?
因为这句质疑张校长干嘛?这是电影名还是张校长的名?
高山和溪流凭什么是对立的?9岁小孩怎么理解张校长是怎么样的高山,什么样的溪流是不如高山?
什么途径采访到一个这么有(扭曲)洞察力的小朋友的?
小朋友这么质疑,先对准下面的这个编剧来好不?这是真真的留下痕迹的"高山",小朋友为什么不发声,是不敢吗?
发布于 2023-11-27 11:58・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龙大驴 - 1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第五大道街道办 - 0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孩子的爸爸妈妈和亲戚应该再来一遍义务教育
这样就能回答这个问题了
你以为的高山就是高山了吗? 站在珠穆朗玛你敢说高山。 你以为的溪流就是溪流了吗? 你站在非洲的泥潭还说什么溪流 。
所以什么是高山什么是溪流 本标题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本题60分答不对初中就别毕业了 你学了一门课叫语文 不是地理不是鸡汤 。
我本是有志向的上进女青年 不愿停步不前甚至随波逐流 。 全篇都在说志向 ,只有你在想搞钱 。
编辑于 2023-11-27 14:44・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莫匪墨菲 - 0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周哥 - 0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知乎又出神童了?
质疑南京大屠杀,质疑战士为国捐躯,质疑乡村教育,质疑扶贫,质疑航母航天站,现在质疑张桂梅。
你们连自己的观点都不敢表达,要借小孩子之口说出来,你让我们怎么跟着你的节奏走?
难道是要我们因为认识到自己连九岁小孩都不如,然后觉得羞愧吗?
我们跟你们之前的争取对象不同,希望你们早日迭代出新打法,不行就把那些尸位素餐的老家伙赶下去。
发布于 2023-11-27 18:32・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郑先生 - 0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木兰她哥哥 - 3 个点赞 👍
我们先来看一下原文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张老师本意是鼓励山村里面的孩子,不必像父辈一样一辈子“困”在山村里,可以走出去,每个人都可以走出去
但是呢,总感觉此番话语攻击性有些强了,感觉就像是“自命不凡”的人在“夸夸其谈”发泄心中的不得意,把自己比做“高山”“人杰”“英雄”他人皆是“沟壑”“草芥”“懦夫”
我本是高山,不屑于你们为伍,我生来就是高人一等,你们皆是我前进路上的过客,我看不起
那我们换个说法,我相信下面这段话更能引起共鸣
“天下英雄如过江之鲫”
“这世界能人辈出,人才俊杰比比皆是,漫漫历史长河中,到处都是闪烁着的明星巅峰,想脱颖而出,需勇猛精进,唯利用前人遗藏和积累,将他们的精华都吸收到自己的身上,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采百家之众长,方可领袖群雄,达成无上之伟绩”
这一段话是不是感觉好多了?
在历史长河中,有许多英雄闪烁着光辉,照亮指引我前进,但我想像他们一样闪耀,我必须要努力专研前人留下的宝藏
查看全文>>
吐槽轍 - 2 个点赞 👍
1、跟小朋友没关系,小朋友爸妈挺会炒作的。2、别抠字眼
查看全文>>
leehoo - 0 个点赞 👍
话要放在语境里才能去理解,单拎出来反驳谁来当溪流,确实是不服气的小朋友爱说的话了。
溪流,已经是好听的比喻了。事实上溪流是什么?意思是让这群女孩子,这群山里面的女孩子,像溪水一样温和,润物无声,默默奉献。说白了就是,你要没有脾气,要顺从父母丈夫,要顺应大众的需求——做个乖乖的小女人,相夫教子,为家庭付出一切,不能有怨言——毕竟润物无声嘛。你要老老实实找个“好男人嫁了”,这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能不顺从。你要婚前要听父母的,婚后要听男人的,不能对着干不能有自己的思想。你要拼孩子,做好内人,不要抛头露面,不要霍霍钱,在家老实待着奶孩子。
而所谓高山,就是要勇于在逆境乃至绝境中反抗,挺起山一样的脊梁,靠自己的力量屹立在天地间。有自己的思想,不做被定义的——所谓小女人,时代下的牺牲品。
试问小朋友,你能说出谁来当溪流这句话,证明你不愿妥协,不喜欢所谓专家调调大众调调,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但是这句话一出,就说明了你也并非“溪流”,真正的“溪流”哪里会说出这样的话,你与你的父母也都想让你成为“高
查看全文>>
藏风 - 0 个点赞 👍
偷换概念最烦了。
查看全文>>
月下兔子舞翩翩 - 0 个点赞 👍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 ,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可见有些人就是不愿承认这句校训本身就有浓厚的自恋心态,充满了向上爬的名利思想。
说道真正的心底宽广,可见古代中国男人《谏逐客书》“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说道真正的为人民服务,真正的共产主义思想,可见现代中国红色男儿
“啊,雷锋!
你,《国际歌》里的一个音符,
你,红旗上的一根纤维;
你,花丛中的红花一瓣;
你,浪花里最清的一滴。
青春!永生!壮丽!
看列兵雷锋呵,一步一个回声,一步一个歌曲,”
自己的思想有问题,怪不了别人。
查看全文>>
长云 - 4256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支离疏 - 2364 个点赞 👍
这就跟幼儿园里小朋友们纷纷说我长大了要当科学家,其中有一个小朋友说,如果大家都当了科学家,那谁来拧螺丝呢?一样。
所以你可以说,那你可以去当呀,愿人人都能按自己的意愿当溪流,如世间竟没有溪流,你就是唯一的水货。
发布于 2023-11-27 11:02・IP 属地浙江查看全文>>
唐大炮 - 2014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stars - 150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柒分 - 1386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风名wind - 98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喵叽 - 603 个点赞 👍
没有什么不好回答的。
有个小朋友和妈妈的对话,很暖心。
小朋友:妈妈我以后考上清华呢?
妈妈:我为你骄傲!
小朋友:妈妈我考上北大呢?
妈妈:我也为你骄傲!
小朋友:我烤了地瓜呢?
妈妈:烤地瓜?你烤的地瓜又香又甜又美味,我也为你骄傲。
母子俩开心地笑了。
张桂梅老师要成为高山,她想让她的学生都站在她的肩膀上吧,她托举起女中的未来。
有多少女孩子,因为张老师走出了大山,成为老师,法务人员,医务人员。是因为有了张老师的托举,她们才有现在的自己。
人世间万物,多姿多彩,大山有大山的伟岸,河流有河流的承载,小溪有小溪的欢快,小草也有摇曳生姿的时候……
孩子问:谁来当溪流?我会说:你想不想当溪流?只要你愿意,你可以是大山,你也可以是溪流,就算是小草,也没有关系!
发布于 2023-11-26 15:06・IP 属地四川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廖家的阿喵 - 567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一起数月亮 - 422 个点赞 👍
你问问他愿意当溪流不。
如果愿意,那不就明白了吗,自然有人愿意当。
如果他不愿意,那就问他为什么他不愿意,难道不怕溪流动物灭绝吗?
借用环保少女名言:How dare you!
发布于 2023-11-26 10:04・IP 属地广东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王浚 - 294 个点赞 👍
复习一下语文基础知识:
1、明喻: 明喻就是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都出现的比喻。
2、暗喻: 暗喻又叫隐喻,只出现本体和喻体,不用比喻词语或用“是、变成、成为、等于”等喻词。
3、借喻: 借喻是只出现用来代替本体的喻体,而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我本是高山”就是典型的暗喻,是用来表达自己的人生志向和理想追求的。
在比喻这种修辞中,跟喻体较劲是一种往好听点说叫抬杠的行为。因为在比喻中,喻体是抽离出他应有的自然环境的。换句话说,每一个比喻里,本体、喻体构成的都是一个独立的语境,甚至是同一种行为,放在不同的不同比喻里意义都不同。如同样是说狗的忠心、能干,“犬马之劳”就是褒义词,而“鹰犬”、“狗腿子”就是贬义词。
一个人可以说“我本是高山而非溪流”,这是用高山的“高”抒发自己的志向。但是,他同样也可以用溪流作比喻,比如俞敏洪就说过:
希望你们从小溪开始,吸收容纳,越走越宽阔,不管遭遇任何障碍,都能勇于前进。 正如长江冲破三峡,最后到达海洋;即使当时没有冲破,也要迂回向前。
看到俞敏洪这句话,是不是又要抬杠说“为什么人人都要做小溪流?去做高山不好吗?”
作为一种修辞,比喻的本意就是借用喻体的某些特征来让自己的表达更精准和形象。也就是说,表达者需要使用到的,也只是喻体的一部分特征而已,那么想要指出某个比喻使用的有问题,可以从技法、逻辑等来论证修辞是否合理,而不是直接面向喻体本身。
不然,就会出现各种奇葩对话:
你:啊,你就像一朵玫瑰花。
杠精:为什么是玫瑰花?我觉得桃花才好看。再说,为什么一定是花,狗尾巴草没有存在的价值么?
你:希望我的学生胸怀壮志,像鹰一样搏击长空。
杠精:为什么一定像鹰一样?当天鹅不行么?
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杠精:燕雀和鸿鹄的飞行高度是他们的生活习性决定的,他们都是自然演化的结果……这么抬杠下去,被人打也不稀奇。
当然,也别说孩子怎么样了,自己先补一补小学语文知识吧。
编辑于 2023-11-29 15:42・IP 属地北京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Zpuzzle - 279 个点赞 👍
这个问题真的挑得一手好事。
用如此纯朴的言语竟能把张老师与人民对立起来,这公关的水平不简单。
我来回答你,高山与溪流从来不是对立的,世间任何人想成为高山或者溪流,没有人会阻止你的。
至于谁成为高山,谁称为溪流,那要看他自己,你不要把责任赖在张老师身上。
张老师教给学生的是一种理想,是一股奋发图强的精神。
张老师和她的学生们在那种环境中,只有不断往上爬才能走出大山。
而甘于堕落的人只会烂在地里。
现在很多人都说躺平,起码还能躺在床上。
而张老师那里,躺平的人连床都没有,只能烂在地里。
编辑于 2023-11-26 20:19・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稻子 - 258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匹马偏师 - 24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Kritain - 235 个点赞 👍
从初中时我就开始质疑高考这种东西,尤其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这种说辞。
我感到了一种根深蒂固的伪善性存在于教育系统中。学校是很多学生两点一线的生活方式中,占据生命很大比重的一个地方。而在这样的集体生活中,班集体的概念被强调。但是有一点,高考是零和博弈,教育资源(尤其是优秀教育资源)很有限,每个参与者都是竞争关系,谁分高一点谁就排名前一点,也就得到更多的资源,而分低一点的人,就少一点资源。即便每个人把绝对值的分数拉的很高,其实也没有意义,因为最终这个结构看的是排名,就算每个人把竞争拉到极高的水平,把人生的全部堆在这个考试上,得到优秀教育资源的总人数依然是不变的。
所以当时老师强调班集体的概念,我就觉得很离谱,不合逻辑,这些人如果是我的竞争者,那么我为什么要优待敌人,对敌人的仁慈不就是对自己的残忍吗?而如果他们不是敌人,而是同胞,为什么系统又把他们异化、敌对化?而且按照《孔融让梨》之类的说法,中国传统思想的善,应该是我故意考零分,把教育资源先让给别人,才是至善的对吧?为什么又非要让我考高分,把别人踩在脚下呢?
我认为这里还是存在一种伪善,不光是高考的问题,而是背后经济资源不均的问题。高考只是一个划分器,它背后的资源不均才是人们恐惧的事情。因为普通工人的工资可以很低,福利可以很差,甚至劳动法都不能保护他们;而如果进入一些特定工作单位(可能尤其是外企或是所谓体制内),工资高,或福利好,或严格按照劳动法办事。(虽然可能有时也不能兼得。)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乃至于工种之间差异极大,甚至一个人的生活和另一个人相比,很难想象他们生活在同一个国家和社会中。(比如几个著名的截图。)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每个人都害怕下落,下落就是万丈深渊,就要被人踩头,所以这种恐惧投射到了学校生活之中。(而如果每个人都在恐惧下落,平时脑子里想的一切就是避免下落,那估计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想改变这个结构本身了,对么?)
因此这个问题并不是纯粹的女人踩在男人头上的问题,而是这个社会本身就是一群人踩在另一群人头上,即便是把女人剔除出这个社会结构,本身男人之间就是互相踩的关系。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一点,本身是没有性别属性的,也就是抛开性别,人在这个金字塔结构中,就要靠高考来往上爬,踩到别人头上,或者某种意义上,避免被踩。(反过来说,即便反女权,即便把所有女人关在家里,那个人踩人的社会结构也不会发生改变。)
张桂梅所做的事,并没有改变这个结构本身,而是在“踩别人”的阶级中,尝试加入更多的女人,让性别平衡一点。而本身社会结构的问题,仅仅是通过让更多女人成为统治阶级和精英,是解决不了的。
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正是因为张桂梅没有改变这件事,她才能被封圣,而那些反思社会结构,尝试从根本上改变它的女权主义者,绝对不可能被供起来当模范。尝试改变高考机制实际上就是反建制,那么体制是不可能推崇尝试削弱乃至于毁灭体制的人的。
张桂梅做的事有没有意义?对女人来说非常有意义,非常有价值,因为她所做的事情就是能切实地改变很多女人的命运。而对于男人来说,既然这个机制是零和博弈的,越多女人得到平等的权利,越多的男人就会失去特权。它和一些西方国家的平等运动不同的是,这种改革不被允许向其它维度扩展,所以就是结结实实的零和博弈。
欧美的许多民权运动是合流的,互相呼应的,反性别歧视会和反种族歧视的运动呼应,除此之外也包括性多元平权、身心障碍平权,还有反对战争、保护环境等运动,互相之间都能呼应结合。因此一个非裔顺性别男人,也有理由为了欧裔跨性别女人发声,因为后者也会支持前者的权利。弗洛伊德事件的抗议,也并不仅仅发生在美国,而在英国也能看见民众的抗议。在“终止妊娠权利”的抗议中,有很多挥舞彩虹旗的人,而在骄傲游行中,也有很多顺性别异性恋者。这样的社会中,存在着一种互相照应、互相支持的关系,它能跨越种族、性别、国籍等身份,产生一种广泛的联合。
而对于特色环境,有些地方是不能碰的,比如说,女性平权,一旦和工人运动结合,立刻就死了。或者女性平权,一旦和性多元平权结合,也是基本立刻就死了。所以单一路线上的女性平权,它很难和任何其它维度的平权结合从而给交叉领域上的男人提供一种团结的意义,所以最直观的体现就是性别上的对立。——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样的结果也是一些人希望看到的,毕竟女人如果主要和男人打起来,男人主要和女人打起来,那么这些人就不会看到观众席上俯视众生的贵族。
而且人们习惯了这种分裂,很多人自己在社会中是弱势,但一提到性多元群体,立刻就触发巴普洛夫效应大骂美国几十种性别。或是在地域上,老是说中国没有种族歧视,但是经常拿女人不上饭桌这种事开玩笑。嘴上说着美国身份政治分裂社会,但是,实际上这些人才是真正被身份给分裂了。欧美的身份政治是看到身份,承认身份以及背后的劣势和特权,并且提倡多元和团结,而特色环境则是明明有身份,但不谈团结,不谈结构,默默歧视,默默排斥,最终各个群体割裂严重乃至于互相敌视、互相攻击。
什么时候人们能互相看到对方的困境,让在不同领域被压迫的群体团结起来,那个时候才能迎来更加显著的改变。而如果只在一个领域努力,虽然依然有一定意义,但它会面临更多的阻力和反复。如果每个维度都是各自为战,甚至互相打击,那么真正造成这种局面的势力一定会被隐形。
另外我也很讨厌封圣的行为,特定的人把她封圣,是为了消解抵抗,是为了“你看,我们也迈了一步,你再闹就是敬酒不吃吃罚酒了。”而对于被压迫者来说,忽视人和人的行为的局限性,强化和绥靖如此的结构,非得把一个人当圣人并为了其所有的言行辩护,从长远来看其实不利于带来更广泛的平等与解放,但……我估计大部分人也不在乎,毕竟他们每天骂骂美国几十种性别就能靠这种廉价快感度日了。
发布于 2023-12-04 13:23・IP 属地美国查看全文>>
未命名-凌子卿 - 225 个点赞 👍
一群人为了政治正确顾左右而言他罢了 单纯这段话就是社达 而且是典型的社达。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出处是出自张桂梅校长华坪女高校训,原文为“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就这话,如果是马云马化腾说的,怕是早就千夫所指了,如果说高山和溪流还能强行解释的话,那么草芥呢?懦夫呢?卑微呢?只能说不愧是版本t0加塔的光环加持,开了无敌了。
编辑于 2023-11-28 11:28・IP 属地甘肃查看全文>>
Castiel - 213 个点赞 👍
杜甫年轻时曾写“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晚年时则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人生不是永远只有一种状态。
沧海桑田,海底可以成为火山,大海可以变成沙漠,戈壁可以变为绿洲。人也可以不只是高山,不只是溪流。
张校长希望她的学生是高山,那谁是溪流呢?
她就是溪流啊。做过高山的人才能成为溪流,才知道她要怎样滋养一代人,怎样引领一代人。
而那些成为高山的人也终将成为溪流去滋养另一代人。
虽然那些学生终会成为溪流。
可是张校长希望你先做高山,只有从高处看过了远方,你才知道,当你俯下身子的时候到底应该将溪流引向何方。
发布于 2023-11-26 17:53・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竹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