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历史学与考古学判断上古史和中古史真实性的唯一权威手段就是出土史料之间能否交叉印证,或者与相近时期的文献记载能否交叉印证。其他任何方法,例如文献记载交叉印证,都有可能因为记载人的主观意愿或客观环境导致误记或错记,面临日后被新发掘的史料推翻的可能。
因此,无论是甲骨文,还是古希腊莎草纸、埃及泥板书,都大致与当时或与之相近时期其他可考文字或出土文物记载符合,从而同时双向证实了文物与文字的真实性。而伪史论的逻辑是直接否认出土文物的真实性,换句话说,根据伪史论者的主张,由于所有出土文物都可能是伪造的,因此不具备历史价值。
所以如果承认伪史论的论证逻辑,那么确实同样没办法证明中国历史上若干时代的历史记载的真实性。由此一来,按照伪史论的观点,可以直接否认甲骨本身是殷商时代的产物,从根本上拒绝交叉印证方法的来源之一的合法性。可以说,甲骨及其记载的内容在伪史论者的逻辑下就没有任何意义。伪史论从根本上拒绝现代历史学与考古学的理论方法也是其饱受诟病的根本原因,不论其具体研究对象是中国史还是世界史。
借此也想指出一点,反对伪史论并不是说没有办法客观地质疑历史记载的真实性,早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以顾颉刚、钱玄同等人为代表的“古史辨”派早就已经开始运用交叉印证、文献考证等方法证明中国上古史记载的诸多错误与缺陷,区分尧、舜、禹等神话塑造的“传说时代”和进入夏商周时期的“历史时代”,考证了《尚书》、《周易》中若干篇的成书时间,发现其中大量所谓的上古经典均为春秋战国时期所著。时至今日这些考据对于历史研究仍然影响深远,也从未有人指责这些史学前辈是“伪史论者”。因此,要想避免陷入“伪史论”的陷阱,关键在于承认科学的史学理论与研究方法,理清思考逻辑,而非自降身价,裁剪某几段史料记载与伪史论者进行无意义地“辨经”。
编辑于 2023-11-25 02:25・IP 属地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