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这在前面吧,可能有些伤人:你都怀疑商王朝的龟甲够不够了,你怎么不怀疑王懿荣的龟甲够不够?
首先,为什么它叫“甲骨文”不叫“甲文”?因为商朝祭祀不光用龟甲,还有牛的肩胛骨,这个主要是商晚期在使用,至于为什么改用牛骨,这个或许就有龟甲不够用原因,当然,也有可能是其他原因。
其次,古代北方气候是很湿润很温暖的,类似今天的亚热带气候,所以才会有史书上讲的“上古九泽”,这种气候条件下商朝自己领地内就产龟,这是一;二,商朝控制的疆域内是有海的,海龟也是龟,这个商朝不挑;三,何谓“商人”?人家也是擅长贸易的好不好?何况还有别人的进贡。第四,除了水生龟,还有陆龟呢,这种现在内地少见,南方沿海包括云南还有不少。第五,加上当时人口少,物产相对来讲足够丰富,不至于像今天讲不管什么物种到了中国都会被吃成濒危。

再次,“古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这是与上天和鬼神对话,可不是你什么人都有权力祭祀的,除了商王、部族首领和祭司,谁有祭祀自由?这也是为什么发现的甲骨文基本集中在安阳的原因。

最后,目前甲骨文一共发现了15万多片,商王朝在殷墟定都时间比较认可的是260几年,合到每年不到600片,除掉牛骨,还剩多少?
综合以上,如此多的供货渠道和商王朝每年相对有限的使用量,应该不存在不够用的问题。

(这就是所谓的“甲”和“骨”)
换言之,王懿荣要伪造甲骨文,他除了要有足够的财力物力制作这么多符合各个年代特征甲骨文以外(这个可不容易,因为这些甲骨文是经过国内外检验的,也就是说这些甲骨本身得是古物),更要有成体系的地理历史经济等各类知识,起码跟前后四周的历史得对的上号,还得能骗得过日英美法德瑞韩等国的文物贩子和博物馆,这个工作量,你就是换今天的马云、马斯克办得到吗?
至于你后面的疑问,也就是为什么直到清末才被王懿荣发现,埋在地下的东西,哪那么容易被发现?比如兵马俑,比如张献忠的“江口沉银”,不都是民间偶然发现踪迹,然后专门去发掘才找到的吗?后者在当地还一直有传说呢。还有成吉思汗墓,也有传说,不是到现在都没找到吗?(这就不得不吐槽一下西方的考古发现了,跟有心灵感应似的,神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