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2个

如何看待 vivo X100 系列首销超 10 亿?打破 vivo 历史所有新机销售记录?

小源同学
74个点赞 👍

我觉得是从X50开始,vivo这几代X系列积累下来的产品力和信任的结果。

今年以来,国内的手机厂商都出了一批让人几乎闭着眼也能买的手机,以往这个生态位是苹果和华为P和Mate系列的专享。

但从今年开始,vivo的X系列和小米数字系列,也开始有大批消费者甚至没看发布会就盲订。尤其是vivo打的还是逆风局,这一波和发哥一起站上的这个价位的舞台。在过去几年手机市场大盘没那么好的前提下,这种信任难能可贵。

我认为X100的大卖,是X系列产品力的打造和口碑的积累。

X100系列的产品定位与X90类似,但在其基础上又拉高了一块长板,不光是天玑9300的性能大幅提升,也有影像的大幅升级。当然,更重要的是,在这几年口碑的积累下,消费者相信vivo这两块能做好。

拿影像来说,都说vivo的影像能力大家都放心,但这套口碑是从X50系列开始积累的。从X50那代开始,vivo就一直在努力将X系列往高端化再走一步。但X系列产品力的打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从X50系列搭载微云台,X60系列搭载1/1.3级别的大底主摄,口碑在数码爱好者圈子里流传很广。直到X80系列vivo拍照口碑才真正出圈,于是才有了X90 Pro+在过去一年中跟谁都五五开的局面。在X100发布之际,我也拿着当年自购的X60 Pro+拍摄了对比样张,发现蓝厂几年前的算法,即使拿到现在也并不落后。

性能上也是如此。

拿这场逆风局中的关键因素“发哥”来说。网上常说“发哥调校看蓝厂”,是因为在实际体验中,无论是性能、续航,还是常被网友诟病的联发科的ISP,蓝厂都尽量调校到联发科平台与高通平台相近,各平台的日常体验基本保持了一致。

更关键的是,蓝厂是在S系列、X70/X80/X90/X90s以及iQOO Neo8 Pro这种走量机型上用了天玑旗舰与次旗舰产品。要知道,在Canalys的统计中,vivo X90s是今年第三季度国内手机市场3500元以上销量前十手机中,唯一一款非苹果或华为的机型。

在这几代手机口碑的积累下,这次首发天玑“全大核”9300,尽管部分人还是有点存疑,但出于对vivo调校联发科的信任,依然选择了下单。

另一方面,我认为是在供应链合作的加深下,蓝厂也获得了更优质的资源。

从X70开始,vivo将联发科的处理器搬到旗舰平台上。随后X80用上天玑9000,X90用上天玑9200,到X100用上天玑9300。

双方的合作深度也从联合调校到了共同定义。

不要小瞧这个共同定义四个字。

背后不仅是vivo更深入供应链,更重要的是vivo从终端需求角度去影响芯片的研发。作为直面消费者的终端厂商,vivo比联发科更知道,消费者希望一款中高端手机应该有的性能和样子。

vivo进入产品定义阶段后,联发科也敢于放手去做一颗更激进的芯片。最明显的变化莫过于芯片面积的提升,9300的面积看起来比9200/9200+大了不少,联发科终于开始在PPA(Performance、Power、Area,面积、性能、功耗)中,稍微降低了点面积的权重,拿一部分面积换更低的功耗。

于是这一套共同定义就出现了“全大核”和更好的大模型的AI硬件加速。

“全大核”其实算不上多么激进,苹果实际就是“全大核设计”。根据die shot 分析,苹果A14的小核、大核的面积分别大约为1.2和2.4平方毫米;而Arm这边,三星5nm工艺下的高通骁龙8 Gen1的X2、A710、A510核心面积大约为3.5、1.45、0.44平方毫米,再考虑到台积电5nm节点密度比三星高了大约30%。所以,果子向来“无敌”的小核,其实也算是四个ARM 大核,而苹果的大核则对应着ARM的X系列超大核。

但是,联发科设计出来“全大核”容易,但卖出去不容易。在未经验证的情况下,手机厂商们更倾向于将高端产品用相对更稳妥的SoC。“全大核”的功耗与能效比就是摆在各手机厂商面前的问题,vivo这种更早介入芯片定义阶段,双方更容易讨论出这种架构应该如何调度,以更好保障日常使用体验,也给联发科吃了一颗定心丸,保障这款产品能发布。

另一个变化则是来自于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硬件加速。蓝厂在大模型上布局的很早,他们的合规大模型经过了大量数据清洗和调校。在VDC发布会上,vivo表示他们在端侧首次跑通了130亿参数大模型,联发科也表示,结合他们的内存压缩技术,130亿参数级别的模型通过int4量化,只需要5G内存就能跑得起来。

换句话说,vivo和联发科合作下,双方预埋了未来的AI算力。更多的参数意味着更强的模型能力,这块双方没有合作我是不信的。当然,这也是吃面积的地方。

从时间进度上,vivo进入天玑9300产品定义阶段,这次合作至少应当是两年前种下的因。即vivo先用好了天玑9000/8100,销量与口碑双收;于是开始进入天玑系列定义。但联发科通常从产品定义研发到量产周期为一年半以上,当时天玑9200很可能已完成定型,于是双方结合自身经验共同调校。同时双方共同开展天玑9300的产品定义。

总结

所以,综合来看,X100的大卖是vivo这几代X系列积累下来的产品力的结果,也是vivo更深入供应链定义获得更优质资源的结果。当然,更重要的是,基于以上这些情况,消费者对vivo X系列信任的结果,即X系列是可以放心闭眼买的手机产品系列。

本该收尾了,但当我写到这的时候,我突然想起来了vivo的理念——“埋头种因”。X100的大卖只是“水到渠成”,我上面描述的这些内容,都是vivo种下的“因”,在这个快速变换的世界里,坚持长期主义,终究会成功。

发布于 2023-11-22 14:28・IP 属地北京
刘延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