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相信很多朋友都看到新闻或已经亲历感受了,我国多地因流感、肺炎支原体感染入院的患者持续增加,更令人揪心的是,其中尤其是儿童群体的人数增加更为明显,很多地方的儿科出现排长队看病现象。另外,这次疾病潮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病人的病因和症状多样,有些人甚至同时感染了多种病原体。虽然,目前并没有发现新的病原体,同时,作为疫情解封后的第二个冬天,类似的流行病潮也是有预期额度。但这次我国由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引起的肺炎高发态势,还是有些不寻常的地方。因为在其它国家类似的时刻,主要还是以流感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为主。

也因此,很多媒体又开始关注到了之前学界提出的一个概念,叫做免疫债(immunity debt),或者叫免疫落差(immunity gap)。简单来说,就是因为过去新冠疫情的严格防控、导致这期间,此前的季节性流行病原体也失去的传播途径,所以人群在这期间没有办法建立相关的适应性免疫力,所以才会导致如今对于这些季节性的流行病原体,人群整体缺乏免疫力。

虽然,目前还没有非常严谨的数据来支撑这个概念,但类似的现象此前在其它国家也有出现。比如在2021年的法国,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增长就创了历史新高,而在2022年的11月份,美国因为流感而住院的病人数量,也达到了近十几年来的新高。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也出现了类似的趋势。这可数据也说明了,我国目前的情况绝非个例。

但是,看到一些媒体的报道,有意无意的把戴口罩和免疫债画上了等号,这就是完全偷换概念了。且不说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在其它国家同样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就单从逻辑来看,为了避免后续的免疫债现象,而放弃在疫情下,使用国际公认的防护措施,这显然是说不通的。而这个现象也引起了提出“免疫债”概念团队的注意,为此他们还专门出了一个声明,最重要的两点,第一就是表明对疫情期间的非药物干预措施(non-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s),其必要性的肯定。第二说白了,就是表明团队并不认为戴口罩等措施是导致免疫债出现的原因。相信,大家在了解到这些概念背后的细节后,会有一些自己的思考的,而在当前的环境下,大家积极应对,做好防护,但也完全无需恐慌,毕竟流感,支原体,呼吸道合胞体病毒都是些老问题,没有什么新的病原体出现就是最好的兜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