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都有大小年的啊。。。这随便一查不就知道了。。
比方说, 麻疹
你看是不是大小年,少的一年发病100,000,多的700,000+,差了7倍


脊髓灰质炎,
如果不考虑城市化带来的发病率上升,只看1920-1940,你看是不是有明显的大小年?年发病率一样能差出四五倍。


比方说支原体,你比较下2013年冬天,2014年冬天,2015年冬天, 是不是很明显的大小年?

只要不涉及到基本国策,专家的发炎还是比较客观的,比知乎大V靠谱多了~
为什么疾病会有大小年呢,
传染病数学模型是这样的
R0 = 传染期 * 每人每天的接触者数 * 每个接触者的感染概率
很好理解, 一个病传播的能力由三个因素决定,
一个传播者可以传播这个病几天,比方说HIV携带者可以传播病毒几年,这个数就很大;流感只能传播几天,这个数就很小。
传播者每天可以接触多少人,HIV每天只能打几炮,这个数就很小;你流感在地铁上一路打喷嚏,这个数就很大。
传播者接触一个人后把病传给对方的概率是多大,HIV打一炮中标的概率从 女女极低到男男极高~
所以R0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字,而是实时是可变的(一般常用Rt来衡量实时变化率)。
同一个病在全民整夜impart的地方传播就快,人人加班到晚上10点不吃章西硬不起来,撤回同意判三缓三,传播就慢。
呼吸道疾病也一样,R0是可变的。更有意思的是这个传染期,也就是一个传播者可以传播这个病几天, 也是可变的。
这个涉及到免疫系统的响应速度,近期得过这个病,免疫系统响应快快速清除病毒感染,传染期短,R0就小。如果大部分人近期没有得过这个病,免疫系统响应慢,需要更多的时间动员预备役,制造抗体,复制T细胞啥的,病毒感染后迟迟不能清除, R0就大。
如果社会上大部分人很久没有得这个病了,免疫系统普遍缓慢,打比方讲一个病人传播病毒的时间有可能从2天变成6天, R0就可以从0.8变成2.4。如果大部分的人刚得过这玩意免疫力强,被传染源接触一次20%被感染,如果大部分人免疫系统放假了,被传染源接触后60%被感染,这又是3倍,R0就飞升到7,拉出一根大阳线。。。
这么一大段东西说起来太麻烦,用个生动的比喻就是
免疫债
实际上意思就是: 很多人太久没接触到病原体,免疫系统马放南山没有及时动员。。。
过两年还完债,我的意思是该得的都得一遍就正常了,
比方说大家拿的RSV趋势,2021-2022年(红线)35-40周比往年高了10倍,7周以后病毒用完库存低于往年,2022-2023基本恢复正常。

其实还有一种免疫债,
人啊,什么年纪做什么事。该得病的时候躲过去了,等拖到年纪大了再得,往往症状比小时候更重。
麻疹, 脊髓灰质炎都是这样,哺乳期母乳里有抗体,得了问题不算太大;小孩免疫系统工作方式和成人也不太一样。如果严防死守小时候没有得上,到了成年再得,恩死亡率升高好几倍。

目前看来前阵子儿童不明原因肝炎也是这样,看起来像腺病毒爆肝,你看现在不再有大量新增了。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