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一开始就不支持免疫债这种提法。
这个我在去年就反复反复的提过了。
想了解的可以看上边的链接。
我也简单的摘录一些放这里。
我摘录一些简单的内容放在这里,想看详细内容的可以去看上边的原文。
所谓的免疫债,更多的是来自于上世纪80年代的“卫生假说(hygiene hypothesis)”,这个假说认为,应该让孩子早期需要接触病菌才能发展出健康的免疫系统。
那么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大家采用了更高的NPI标准,比如口罩,手部卫生,以及隔离等措施,导致很多流性疾病,尤其是流感,以及RSV(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感染显著下降,现在很多人担忧,这种更高等级的NPI,会不会造成儿童的免疫力变差?
卫生假说提出的一个思路在于,工业化程度越高的国家,卫生条件一般来说会更好,所以儿童在初生时期未充分接触周围环境的微生物 ,而在随后的生活中,完善的卫生保障措施使其饮食及生活环境保持高洁净度 ,同样使其难以接触环境中多种多样的微生物 ,因此缺乏相应抗原的刺激,导致后期发生了过敏性疾病。
这是卫生假说的一个思路,那么其实与之相关联的,还有一个叫做农场效应(不是农场主)。概括的说,就是在农场出生长大的孩子,比在工业环境中出生长大的孩子,更不容易发生过敏性疾病。
那很多人看到这里仿佛就得到了结论,孩子小时候生活的环境越干净,免疫系统越容易出现问题,长大了就更容易生病。
这个怎么说呢?看似正确,实际上是片面了。
注意,“未充分接触周围环境的微生物”,有没有想过,这里的微生物指的是什么呢?
是病毒吗?
不是,这里只的是细菌。
我们对于细菌的了解很多了,不管是致病菌还是益生菌大家都听过了很多,而实际上帮助孩子们在早起建立起一个成熟的免疫系统的,恰好是这些细菌。
而针对病毒来说,没有病毒可以达到预防过敏行疾病,或者减轻其他的免疫性疾病的能力。与大家担心的恰恰相反,病毒感染只会加重这些疾病。
所以病毒和卫生假说什么的就没什么关系。
那关于病毒还有一个说法,就是如果早期没有接触过xx病毒,后期在感染可能会加重,类似于水痘这样的。
这种说法也纯属胡搅蛮缠。
通过感染,来造成自然免疫,而忽略了感染中孩子的痛苦以及可能加重其他疾病的发展,举个例子,还说RSV,大部分孩子在2岁前都感染过RSV,但如果本身孩子有过敏或者哮喘一类的疾病,基本就是雪上加霜。即便没有这类疾病,早期感染RSV,也有可能增加孩子患过敏性疾病的可能。即便是我们认为没什么威胁的感冒病毒,比如鼻病毒,也会加重哮喘等疾病的进程。
另外还有一个不得不面对的是,对于像流感也好,鼻病毒也好,并不是感染了一次就免疫的。基本是一次又一次的感染。
那面对病毒的正确的打开方式是什么?
当然是打疫苗啊,要不我们发明疫苗的意义是啥?
我们没办法预测会在什么时间遇到什么病毒,所以更好的办法依然是提早接种疫苗。靠疫苗获得的免疫能力,要远比自然感染来的安全。
其实还有更简单的参照信息,看下美国这2年的流感新冠 RSV 的三鬼敲门。
美国从一开始就是放开政策吧,而且已经好几年了吧,是不是这两年年年都有流感新冠 RSV 的三鬼敲门?儿科药断货也是美国先传出来的吧。BMJ 去年这个时候,专门发了一篇文章警告美国:“美国正面临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新冠病毒的三重压力”。
那你们猜美国今年冬天的数据会好吗?还是这个月的数据,CDC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流感季到来,目前全美至少七州提报的流感病例偏高,其他地区病例数目也上升。
美国人不怕吗?
也怕啊。

超过三分之一的美国成年人担心他们自己和家人在未来三个月内会再次感染季节性流感、新冠病毒或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另外夹带个私货,同样是这个调查,同样这群人,约三分之一的受访者意识到会因为再次或反复感染新冠病毒而出现长期健康影响(长新冠)。
所以你们看看大洋对岸是免疫债吗?这都一年了还是免疫债? 欠钱欠的这么多呢?美国国债啊?
要我说,真的相信免疫债的人,就不应该遵守最基本的卫生原则,比如什么饭前便后要洗手一类的,反正他们认为多生病对身体好,就让他们去多生病好了。
那我们现在面临的流感是因为免疫债吗?
年初我也说过了……没什么关系。
第一是,我们大部分人都放松了NPI,也就是戴口罩一类的行为减少,当然变相的增加了所有呼吸道疾病的传播。前两年我们不光防住了新冠,对于流感,感冒,RSV等等呼吸道传播疾病都防住了不少,甚至因为频发的手部消毒,很多肠道疾病也都防住了。
第二就是,因为我们上一轮的全国性新冠感染,新冠感染后,针对于免疫系统的消耗,势必会增加其他疾病的感染几率,所以很多人在阳康后又中了甲流。
这是年初那次甲流的原因分析,现在同样适用与支原体与这波新流感。
关于如何应对今年冬天的压力。
看这个吧。
编辑于 2023-11-24 14:55・IP 属地北京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