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2个

张桂梅老师原型的电影是否该重拍?

嗯嗯
1个点赞 👍

前面看见有人把张桂梅校长的经历和女高精神作为彩蛋糅合进球3的回答有了点灵感,抛砖引玉一下。

提前防止一些黑子言论。以下的一些剧情构想并非是为了蹭此次《我本是高山》事件的热度。我确实是球粉,同样我很敬佩张桂梅校长的为人经历并且为其深深地感动。以下剧情构想出于我对小破球的喜爱,出于我对《我本是高山》电影方一系列操作的厌恶。最重要的一点,我对电影圈子知之甚少,郭导是我最放心的导演。

以下是我设计的彩蛋剧情:


刻画一个陷入危机的场景,一名女科学家需要启动某个装置挽救岌岌可危的流浪地球计划。

在女科学家头顶,550W开机面朝科学家。

moss:“你们傲慢地认为是人类的意志和行动战胜了危机,实际上你们只是在艰难地跟上我计算的未来。用你们人类的话来说,不过是弱小的溪流沿着高山垂下的河道流向既定的终点。”(这个比喻女科学家或者别人提到过。)

此时,女科学家左手用力地捂住胸口,胸口衣袋里是一张母亲抱着襁褓中的女科学家与面容消瘦的女年迈女教师的破旧的合照,那是她信仰的源头。右手拿着和周喆直一样的装置,倔强地看着moss的方向说道:“可是人类啊,本就是高山。”

随后女专家毅然按下按钮,和周喆直按下的按钮呼应成为一场危机的转折点。

彩蛋:女专家毕业于清华或者北大。

此处的设计:①张校长说她希望她的学生能上清华,上北大。我认为张校长的愿望不是简单地上名校,而是希望她教的学生有人可以成为栋梁之才推动科技和社会的进步,可以回馈社会。因为他们的成功有社会和国家的支持。而这个身份设定间接实现了这个愿望。

②张校长说她只招女孩儿是因为女孩机会更少,而且女孩儿可以改变几代人。(这里证明张校长的善举真的改变了不止一代人)

③表明了一种精神的延续。张校长不允许女孩儿们回头,不要让女高成为包袱,不要回来。女科学家的身世证明,走出来的孩子过上了比以前更好的生活,而且这种精神传递给了下一代。呼应了第二部中那句:我信,我的孩子会信,孩子的孩子会信。在这个安排中,孩子的孩子同样相信并且做到了。

剧情设计的立意:

表面立意:人类不是溪流,本就是高山。(这股意志和女高的誓词是相通的,你践踏我们的意志病预言我们的未来注定暗淡无光。可我们坚信是高山,无论太阳从那边升起,我们必然迎来朝阳。)

深层次一点:这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和凄苦命运的终结。这种精神从上一辈传到了下一辈,从深山传到了社会,从野蛮走向了文明。这个精神改变了女孩的命运,而此刻,怀有这种精神的人也将改变人类的命运。

更深层次的立意:现实中张桂梅校长的力量来源是对党的信仰。那么此处自然可以有个暗示。

编辑于 2023-11-25 18:10・IP 属地浙江
星碎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