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5个

客观地说,《我本是高山》这部电影到底怎么样?

太一
215个点赞 👍

客观地说,这部电影很烂。

不讨论价值观,毕竟我从来不带着立场看电影,我们只讨论一下——这部电影的编剧,面对这样一个绝佳的题材,写出了这样一个毫无欣赏价值的故事,到底是出了什么问题?

我个人的看法,核心问题是,编剧没有抓住张桂梅这个人物的魅力到底在哪里,也没有抓住张桂梅事迹的“爽点”到底在哪里。

张桂梅校长高尚的情操和奉献精神,是毫无疑问的,但这只是她的底色,你如果只聚焦这个东西,拍出来的只能是一部喊口号的主旋律电影。

当然,就算是那样,也比编剧实际写出来的扭捏作态的故事强一百倍。

但如果真的想拍一部好看的电影,还是应该抓住张校长独特的地方——解决问题的创造力、执行力,以及直面现实的态度。张校长这人,是个典型的winner。

我一直觉得,如果用一个词形容张校长,最贴切的应该是b站up主小约翰那个系列视频的title:硬核狠人。

现实中,张校长事迹的主体,是她解决了四个极其难的难题:

第一,筹办一所打破常规的女校(为什么是女校,如何实现)。

第二,解决招生与学生留存问题(如何推动学生,如何稳住家长)。

第三,解决教学团队管理问题(最惨的时候老师都快走光了)。

第四,提升学校的成绩(这一点非常牛,也展现了张校长的务实)。

这里面有运筹帷幄,也有孤注一掷,还有人格魅力,甚至还有阴错阳差的运气成分,其中每一个问题,都千头万绪,一千个人里面未必有一个人能做成,但是张校长依次把四个问题全解决了,这需要极高的聪明才智,以及超强的执行力。

如果张校长是个我们从没听说过的外国人,然后某一天被小约翰做成“硬核狠人”的视频,绝对属于播放量最高的那种。

说个我私人的观点——写《我本是高山》这种剧本,如果说要参考的话,最好深度参考两部电视剧,第一部是中国的《功勋-能文能武李延年》,另一部是美国的《绝命毒师》,这两部作品的价值观风马牛不相及,但它们的共同点在于,都是典型的“硬核狠人故事”。

然而《我本是高山》的编剧,走了完全相反的路子,既不硬,也不狠,完全是臆想出来的小资情调那一套,并且是小资情调里最糟糕的那种——你觉不觉得编剧对女学生们的处理,和郭敬明异曲同工?

最后,算是“骨头里挑鸡蛋”吧,在这个电影诸多引起争议的情节中,倒是有一个,让我觉得大家没必要太敏感,可以怀着开放的心态咂摸咂摸——

办女校这件事的动机中,有没有某种“重建人生”的成分?

说心里话,看了张校长的履历,以及她的若干采访之后,我得承认我也有这种联想。

但是,就这个问题,剧组处理的也很糟糕。

首先,编剧和导演,完全可以和张校长深谈一次,探讨一下这件事,搞清楚张校长的心路历程到底是什么(重点是迷茫到决绝过程,而不是结果),看起来他们没这么做,导致他们对这个问题处理的很肤浅,让海清和胡歌跳舞。

第二,张校长有一个非常有魅力的点,就是她非常清醒,从来不自我感动,这一点非常难得。如果剧组能挖掘出张校长非常深沉的情绪,同时又能表现出她拒绝自我感动的一面,将会非常有张力,但是剧组没有。

第三,你就算就武断的这么处理了,你至少要赋予海清的角色足够的精神力量吧?“我还需要人照顾”算什么鬼?

总之,这个电影的剧本,0分(如果不能打负分的话)。

编辑于 2023-11-24 02:44・IP 属地山东
欲三更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