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啥破防的,各族在这几十年开始不断重塑自身民族叙事是明摆的,这种构建自然而然会让自身族群意识抬头。
当然,也会不断拓展自身族群的文化、历史、甚至地域“边疆”,进而与其他族群不断重叠,矛盾重生。
比如,有些汉藏系族群将其文字历史已上推到8000年,族群历史更是推到了一万年,大有将从河湟谷地南迁的羌人,悉数归纳到自己族群麾下、将华夏文字源头亦纳入到自己族群史下的趋势。
比如,对南诏国的叙述,白族、彝族、傣族皆参与其中。
比如,对三星堆文化的自身民族性构建。
这种无序的族群文化、历史扩张举措,显然后果是灾难性的,虽然首当其冲就是其愈加膨胀、骄傲的族群意识对汉族群的碰撞。
但又如何,这种无序且膨胀的族群文化、认同构建,势必会因为不断压缩汉族群的“边疆”,让汉族群逐渐走向汉本位。
待汉本位再度形成,反噬就会来临。
民族起起伏伏,是历史常态,但做人留一线,为自身民族留后路则属于高度文明,并不是所有民族都有该认知,甚至绝大多数民族不会有此认知。
可以看到此间以色列对加沙地带的行径——周边近4亿的阿拉伯人,全球近16亿的穆斯林,以色列一旦失去美国的加持,一旦进入到了自身民族的蛰伏期,就其当前这种操作,其届时还能有族群延续和立足之地?
从古至今,唯一在华夏被灭族是五胡入华时期的羯族,除此之外其他古族群哪个不是融入到了华夏族群中。
“权出于战,不出于中人。是故杀人安人 杀之可也;
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
“国小而不处卑,力少而不畏强,无礼而侮大邻,贪愎而拙交者,可亡也”
近2400年前,华夏古人就总结出了如此伟大的道理,2400多年来,华夏皆是按照此道理对当前华夏版图展开治理。
这恐怕才是华夏延续几千年,不断绝的一大原因。
所以待汉本位到位,毫无悬念,只会重新展开新一轮的“灭其国、置其民”进程。
是的,看看当前的乌俄冲突,看看近期成为热点,但实则已延续70年的缅甸内战,看看当前血腥的巴以冲突,那一场,本质上不是种族存亡和扩张的冲突。
所以当族群间撕破和睦,惨的,势必就是“国小而不处卑,力少而不畏强”的一方。
人家强势族群要是文明程度高,治理水平高,最多也只是“杀人安人 杀之可也;攻其国,爱其民”,“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但要是遇到的是古典帝国时代的蒙族群、大航海之后登陆新大陆的欧洲人族群,当下的俄罗斯族群,当下的以色列族群,当下的泰人族群,当下的印度教族群,血腥只是开胃菜。
在泰国,仅缅甸的克伦族难民就有100万,粟粟族这一在怒江附近(缅地在克钦邦,有40万)生活的族群,居然在泰国也有几万的难民,在印度东北邦亦不少;缅族也是汉藏族群,看其手段,显然需要明白一个道理——并不是所有的汉藏族群,都和汉族群一样“温文尔雅”,讲究“治理”,以“大家发财”为理念。
同时,更需要明白的是,汉族群,并不是真如当下的模样——“大家发财”、“共同富裕”。
国共内战,可是死了最少350万人的,试问现在超过350万人口的族群,才多少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