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观点我复读很多次了,就是现阶段投资房产只可以考虑一二线城市核心地段,而且一线核心优于二线核心。
本来以为是共识,但是呢现在看来,很多人还没想明白,所以这里就讲讲底层逻辑:城市化和经济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本世纪初到2015年,房地产市场呈现普涨的特点。因为彼时处于城市化早期,人口从农村向城镇大规模转移,不管是一线城市还是县城,都在快速扩张,出现普遍性的供不应求,因此出现普涨行情。加之经济增速高,所以房价也涨得快。这个阶段,基本上闭着眼买房就能赚钱,只不过是赚得多少不同。
但是,2015年之后,房地产市场开始分化,而且越来越明显。因为城市化进入后期,农村地区几乎只剩下386199留守人员,而且出生率越来越低(现在已经开始负增长)。因此,所有的城市普遍扩张的时代结束,基本上只有一二线城市人口还能增加,其他区域人口总体流失。
而且,经济也从高速增长转为高质量发展。什么意思呢?从平均值来看,就是近十年GDP增速一路下行。具体到各个区域,一二线城市总体来说产业转型升级早,而且各种要素集中,所以还能保持中速经济发展。其他区域~大概只能指望转移支付啦。
所以无论是人口还是产业,都向核心城市集中,这就是大国大城的发展趋势。就房地产投资而言,以后的机会一定集中在一线城市,和部分强二线城市,这就是城市间的分化。
那么为什么还要强调核心地段呢?
上面已经说了,当今就算是一线城市也只能维持中速增长,人口也不会快速流入了。所以一线城市房产增值速度也不可能和以前一样猛了。
具体到一线城市不同片区,核心区,也就是是金融、IT这种高收入就业密集区,以及其近距离通勤圈(深圳的话,大概是半小时通勤圈),能持续形成高收入购买力;而且由于城建已经基本结束,所以新楼盘很少,供给持续紧张。这种供需结构能支撑核心区房价整体稳中有升。
(注意,核心区也会有局部供需关系不紧张的区域,需要对板块和楼盘进行细致分析,这里不再展开)
非核心区,其实主要靠核心区外溢来支撑。在十年前当然问题不大,但是现在房价基数已经不低,吸引外溢购买力的性价比优势没那么大了。而且,郊区实际上土地供应很多,以深圳为例,不说光明、龙岗这种远郊,就连龙华这种近郊都有一堆新盘排队入市。这种需求不旺、供应量大增的局面,房价也许会下跌,也许能稳住,但是很难涨了。
因此,一线城市也只有核心区可能有升值潜力,这就是区域间的分化。
当然,再细分,还会有不同板块之间的分化,不同楼盘之间的分化,比如楼龄、密度、物业管理等。但是,以上都要建立在一线城市核心地段的基础上。这也就是一线城市价格这么高,还能不断吸引购买力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