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自己小时候抱着饭碗看电视的情景吗?为什么你长大了就几乎没有这种情况发生?我称之为:多巴胺现象。
多巴胺上升
职场人在工作中因为得到自我价值的认可,会自然地把工作看成是自我增值的唯一目标。工作责任心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提升,甚至是超额完成工作。这些都是常见的“多巴胺现象”(是不是像你小时候看电视的模样?)
多巴胺下降
而当长时间的“多巴胺现象”出现在个体上,就容易造成大脑的多巴胺分泌减少(就像你长大了不再痴迷电视)。这是你身体机能的保护机制开始起作用了。为了不让你脑袋过负荷运转,大脑会自动减少工作时多巴胺的分泌。你的工作热情也就慢慢失去了。
多巴胺上限
别想着靠意志力、自律什么手段来调节,基本没什么用。即使一时有用,也不长久。因为让你活得更久更健康,是你大脑的唯一目标。你看那些年纪大的企业家,有哪个是打鸡血的状态从年轻到老的?
当然有人会告诉你,你可以靠一些方法调节多巴胺的上限。但你随便搜一下每年有哪些企业高管猝死的新闻,你就应该明白这个方法的危险性。
好的解决办法
首先要明白持续稳定的工作输出,才是你最大的价值。这个价值不光公司需要,你更需要。因为你的职业生涯是一场差不多45年的马拉松。
其次要学会保证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前提下,如何降低自己的工作强度和时长。无论老板和员工,都是在追求如何更轻松点的赚钱。
再其次学会培养自己的第二技能和挖掘自己更多的隐藏职业特性。你的升迁、跳槽甚至是自己创业,都需要你拥有更多的职业技能和特性。(特性是你有别于所有竞争者的标签)
总结
工作热情是职业生涯成功的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
45年的职业马拉松需要的燃料一定是多种多样的,且一定是有鲜明个人特性的。
职场需要理智,更需要情绪。因为这个世界需要独一无二的你。

听风未来说
873 次赞同
去咨询
编辑于 2023-11-19 21:20・IP 属地湖北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