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2个

因为责任心太强,工作中做事过于认真,对工作逐渐失去热情,要如何应对?

泊板糖录播组
17个点赞 👍

责任心的终点是“完成工作”,而不是“获得赞美”。

责任心是一种内部逻辑自我融洽的自我评定,“我对于工作负有责任”,意为“我应去完成这件事”,因此,“由我去积极努力地完成这件事”是责任心的关键。


“完成”是责任心的核心所在。

“过于认真”的“过于”是不合理的。因为在“完成”为目标的前提下,关键在于运用最恰当的方式、最恰当的时间分配、最适宜的人力协作,利用和协调种种条件来完成目标的达成。

如果题主所谓的认真指的是如下:


“花费大量时间扑在工作上,使得个人精力大大损耗,从而之后不能正常完成日常工作”

“过于追求细节,因此和同事之间产生矛盾,致使项目推进不能持续”

“过于认真,所以过于渴望别人认同自己的认真,如果不认同,就自我怀疑,自暴自弃,从而失去继续的欲望”

以上所谓“认真”,都在偏离“责任心”的本质,而使得“完成”遥遥无期。

我之前给我的学生讲,大部分人在毕业时,最宝贵的能力不是什么学科知识技能,也不是“天赋点”。

社会人最关键的技能是“能把事儿做了的能力”。

大家在学校或者社会里应该遇到过这类人,就是他们既对于从事的学科或者工作没什么突出天赋点加成,也没有日夜苦熬去拼时间,每天都活在“我们都在努力地活着”这种BGM里。

他们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好像不需要怎么费力就能成功。

这类人偏偏会身心都健康,还能把人生过得很好。这种协调,就是来自于“能把事儿做了”的能力。

我和很多的中小企业主、高层管理等做过一些针对于新人的职场调研,实际上大家想要的协作伙伴不是卡死了学历,非得是清北。大部分岗位都是卡本科线,那在本科线之下,我们都期待的伙伴就是,给你事情,你把事情能完成了。

顺利完成一件事不容易。

一方面,需要心态好。事物发展总是曲折的,不管是求学还是就职,没有一帆风顺。

很多人一遇到大小事情就内耗,内耗的本质就是归因于自我内部那些不可更改的部分。比如性格、原生家庭等等,一搞这个,基本就垮了。更别提去想办法解决问题了。

不把自己的自我评价系统建立在外部,总是从外部评价里获得自我的定位,这是一种核心素养。

实话说,很多单位倾向于名校学生,其实倒有这方面的考量。根据我带实习生的经验,大部分名校学子都比普通本科、专科的学生自信。

他们对于成功的体验比较足,而且心气高(里面有基于学习分层背后的家庭条件因素)。你训他一顿,他大概率不会觉得是自己的内里有问题,而会归因在工作内容和方式上,这种归因法更容易去完成工作。

另一方面,学业和工作中,基本不可能有那种手把手教你一点点过流程的可能性。大部分人都是被丢给一摊子。

做事的能力就是自己能估量工作量,拆分工作目标,寻找工作方法,协调工作伙伴,并且逐步推进工作流程,评估阶段性成果,最后达成目标的能力。

其实,这是一种管理能力。小到一份作业,大到一个项目,本质是管理能力,即为项目预估、拆分、执行的能力。

很多人的不成事,不是努力不够,不是时间不够。

关键点在于这种管理能力的不足。其中过程、手段、意志的缺少,使得这件事不能成型。


综上,拥有责任心是一种美德,社会中被称之为美德的品质都需要以结果呈现而利他。

“能完成一件事”,是该品质用来利他的主要依托。

固然以“责任心”为起点,但“成事不足”贯穿其中,仅满足自我的陶冶享受,这已经偏离了“责任心”的本质,而更多在“自利”。

这个世界上最有趣的一种奇观,很多人在持续不停地用“失败”来自利。很蹊跷,但很真实。

发布于 2023-11-19 15:42・IP 属地陕西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
晏晏老师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