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工作的热情不是必需品。
1,工作是一种长跑。
依靠热情驱动,实质上是依靠高期望驱动,本身就会很难维持。
工作可以寻找乐趣、回报(财务和情绪上的)、上升空间、能力积累等等来进行驱动。
2,欲速则不达。
无论是热情的工作,还是“责任心”太强的工作,都不能急于获得频繁的正反馈。
现在奶头乐和新媒体的正反馈很快,导致大家对于“正事”的正反馈频率期望很高,这是不现实的。
多数工作都是需要相对较长周期才能获得各种期望的额外回报。
3,做好心态管理。
由于是长跑,就需要调整心理状态,以及在工作之余,要有足够的爱好和生活来对冲工作中的负面情绪,维护人格正常和心理健康。
不能仅仅依靠工作中来获得情绪回报和情绪支持,因为很多工作本身是消耗型的。
4,不要刻奇完美工作成果。
工作成果有其最优性价比的节点,在这个节点以上,再提升质量就会需要巨大的(时间或情绪)成本。
很多人工作中的努力和认真,是没有找到这个性价比节点的,事倍功半的,甚至多做了也不会被公司和领导认可的,这样久而久之就会很难受。
5,要清楚认识到自我评价是可能带有滤镜的。
我们经常谈到自利效应,就是每个人都容易高估自己的付出、道观水平和能力。
所以自我评估“责任心太强,工作中做事过于认真”这种褒义词汇,有没有可能在逃避真的问题。
例如第三方眼中不是“责任心太强,工作中做事过于认真”,而是“不知变通”“与同事沟通不顺畅”“得罪人”“抓不住重点”“在非关键领域沉迷绣花作秀”。
以上。
多数人无法提升认知的一个关键原因是:
在自利效应下,归因所有问题的范式,都是自己太好了,以至于不顺。
所以永远在舒适区边缘徘徊震荡,内耗和焦虑。
这不开心,何必呢?
发布于 2023-11-17 10:07・IP 属地北京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