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31个

如何从历史发展的维度看待现在体制内“四六句”满天飞的文风?

当世繁华
885个点赞 👍被封锁的答案

体制内公文,就是用死板的文风和僵化的作风,去刻意追求一种“接地气的灵动和俏皮”,两者的矛盾和冲突太大,所以体制内公文就像一个扭曲的怪胎——既不灵动也不俏皮,更不接地气,八十老妪着新妆,堪称文章恐怖谷。

之所以要接地气,用各种各样奇妙的比喻(压舱石 推进器 通天桥 两面人)和精妙的词汇(落实 狠抓 追责问廉)让公文看上去灵动又俏皮,是因为党的起源和发展壮大决定了党必须依靠人民、为了人民,所以公文也不能脱离“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范畴,它不能像论文那样充满晦涩的术语让人无法理解。

但死板和僵硬才是现实,甚至可以说,是体制必然发展出来的属性,因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必然要求体制保持稳定,过于稳定的体制就必然趋于保守,保守的作风必然体现到体制的意志——也就是公文上。

所以公文必然是死板又僵硬的。

所以“四六句”和“高度重视、大力推进、狠抓落实”这类精妙又精准的词汇产物,在这种情况下也变成了【刻意求新】的空洞套话。

-

题目描述中刻意引用了“翰墨场中老伏波”这样的表述,其实也是上述作风的体现。

编辑于 2023-10-31 10:55・IP 属地云南
叶春屠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